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治水治出农民“一地生多金”

Eedu.org.cn 作者:李欣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28
摘要: 河北省承德市被誉为京畿重地上的“华北水塔”,是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的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草丰林茂、水量丰沛,清流萦绕,其中滦河占潘家口水库入库水量的93.4%。

本报见习记者 李欣

河北省承德市被誉为京畿重地上的“华北水塔”,是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的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草丰林茂、水量丰沛,清流萦绕,其中滦河占潘家口水库入库水量的93.4%,潮河占密云水库入库水量的56.7%,是京、津、唐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承德肩负起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担,为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防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探索出一条“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实施尾水湿地等工程,泥沙河如今变碧波

在承德市高新区,滦河流经这里,河道上几辆大型挖土机正在河床上热火朝天地工作着。为使每一滴水更加清澈透亮,承德市高新区启动“尾水湿地工程”——将污水处理厂外排水先引入人工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后再排放入河。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纪铁鹏告诉记者:“项目谋划建设湿地70亩,将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设计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据悉,此项工程是“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中的一个子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还将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为什么要提升滦河水质?从小在滦河边长大的市民李先生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在过去,一到下雨天,雨水裹挟着大量泥沙,全都涌入滦河。有时岸边堆积的杂物,也被一股脑冲进河道里。”

原来,滦河上游流经区域为浑善达克沙地,那里的河道及两岸均为沙壤土和草原风沙土,防护能力较弱,上下游落差近900米,滦河顺流而下时,将泥沙一泻千里。特别是在凌汛期和汛期,河水流量大且流速较快,泥沙不能形成有效沉降,影响沿线个别断面水质。

“滦河承担着为津唐供水的重要使命,但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河流泥沙含量大。”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孙雷表示,为彻底根治泥沙问题,力争用3年时间,对滦河实施生态护岸、建设生态缓冲带、湿地建设、河道生态修复等工程,逐步改善流域环境质量。

记者来到隆化县郭家屯镇,这里车辆穿梭,机声隆隆,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正在实施的是自郭家屯镇东屯村至郭家屯镇大桥段的河道生态治理,将对长2.583公里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同时,新建两座拦沙坎。”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表示,工程兴建后,不仅可以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水体水质,还能将此地打造成山水相连、道路畅通、风景宜人的休闲胜地。

除了工程治理外,“生物治理”也是实施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施工方负责人说:“未来,将在沿河两岸建设生态防护带,通过大面积栽植刺柳等固沙耐寒植物,起到拦沙固沙效果。”

京津冀开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共护“一盆水”

“滦河治理工程得益于津冀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的建立。2020年,承德市整合滦河生态补偿资金、主要河流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资金等约4.5亿元,启动了21项河流水质保护工程。通过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孙雷说。

近年来,京津冀共同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横向补偿机制,对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态修复,先后争取到位“引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和“京冀潮白河上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23.68亿元,建设生态重点项目181个。

潘家口水库作为“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是环京津最大的“一盆水”。过去,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成为影响水质的“症结”。依托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支持,承德实施了滦河重要支流、潘家口水库库区周边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态修复项目。2017年完成网箱养殖取缔以来,潘家口水库水质已基本达到Ⅲ类水质要求。

同时,为有效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承德市与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政府签署潮河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协议,并多次开展交流执法活动。承德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继尧表示,京冀两地共同开展联合执法,发挥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信息互享互通,确保潮河的长治久安。

今年年初,河北省政府又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第二期)》。“新一轮政策的落地,可以确保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全面改善。未来,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将成为常态,可以让群众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孙雷说。

从源头治水,湿地公园为农户带来收入

治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仅要提升全流域防沙固岸能力,还要从源头下手,改善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滦河上游,过去,当地农户以种地放牧为生,粗放式的畜牧方式,让这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之牛羊的粪便污染,导致小滦河水质浑浊,流域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为了保护这片京津冀水源地,“承德市与天津市启用东西部扶贫资金,恢复自然湿地1300亩,打造人工湿地330亩,完成湿地保护绿化260亩,共流转租赁和保护湿地草场2430亩。”纪铁鹏介绍,以水源地保护和湿地恢复为主线,在区域内开展围堰蓄水,以人工手段将水源留存在荒滩里。同时,打通各条支流,实现水系的连通,以防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对滦河中下游流域造成生态影响。

经过生态修复,不但水体得到了保育,而且土质也得到持久性的改善,恢复了湿地的基本功能。区域蓄水保水功能显著增强,有效弥补了地下水资源的不足,在保障湿地公园周边及下游上万亩耕地用水的同时,每年还能向天津地区输送优质饮用水两亿多吨。

小滦河水质的改善,不仅滋润了昔日的沙荒地,也让农户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湿地公园建成后,这里的农民过着“草场流转获租金、就近打工挣薪金,售卖经营赚现金”的一地生多金的生活。当地农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每亩地有500元租金,通过打草还能挣到固定工资,一年下来可以获得1万多元的纯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湿地公园的建成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2019年旅游住宿收入达到70余万元。通过售卖旅游产品、参与民宿项目,为农户提供了稳定就业的机会。一位农户感慨道:“有了湿地公园,我们有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