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中国环保NGO参与坎昆气候…
温洛克国际征集环保示范…
环保NGO 获麦格赛赛奖
城市乐水行活动:直面身…
阿拉善SEE协会打造心灵绿…
环保NGO寄语二零一零年
让污染信息阳光化
环保NGO首开合作推介先河
老人为长江生态奔走近20…
民间组织怎样专业化?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信息台 >> NGO动态 >> 正文
高级搜索
乐水行:怎样走得更精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0 14:14:47 | 【字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日渐疏远,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和水环境如何,里面增加了什么污染物质,很多人并不知晓。

  但有这么一群人,用“走水”的方式,默默地关注河流的污染现状和命运。在这群人中,有一支“乐水行”队伍,用近4年的时间,走遍了北京的所有河流,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全社会对河流的关注和重视。

  当“乐水行”作为公众环保倡导的一种模式,具备向全国推广的条件时,自身暴露出的培养核心志愿者不足、专家范围有限、项目产出不够明晰等问题,成为环保民间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在发展壮大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这要求他们必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坚持,坚持

  12月18日,又一个周六。已经入冬的北京寒风料峭,但公众环保活动“乐水行”的队伍依然准时出现在集合地点。

  这一天,“乐水行”的3支队伍(自然大学“乐水行”、绿家园“乐水行”、全民健康“乐水行”)分别考察了莲花河、南旱河和位于温榆——北运河集水区的王家峪沟。

  当天,自然大学“乐水行”的队伍考察了南旱河。参加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中,有退休老人,有外企白领,还有在校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在两个多小时的考察过程中,除了专家杨春林给志愿者们讲述莲花河对北京城的重要作用等历史典故外,来自环保NGO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活动协调人王秋霞责任也不轻:每周的“乐水行”,她的背包里都要装着相机和GPS定位系统,有了这两样“家伙”,记录河流现状就有了保证。

  王秋霞的工作不仅在于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除了在活动前踏访河道、梳理河流资料、利用GOOGLEMAP 制作河流地图外,在活动之后,她还要记录当天“走水”的情况,比如哪个位置发现了怎样的污染等,都悉数在内。

  上述的一切,对于“乐水行”的资深志愿者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乐水行”从2007年3月开展至今,已经坚持了将近4年,这期间的每个周六,热爱踏水而行的志愿者都风雨无阻,北京城区的大小河流,已经被他们徒步考察了好几轮。

  “‘乐水行’活动锻炼了身体,增加了普通人对身边河流环境现状的认识,也延续了我的大学情结。”“乐水行”的资深志愿者张祥感到这个活动让他受益颇多。一直热心环保事业的张祥已经退休,从“乐水行”开展第一次活动开始,他几乎每周必到。

  发源于北京的“乐水行”活动,由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环保人士张俊峰、王建以及律师罗志勇于2007年发起,其目的是考察北京城区及近郊的河流水道和水源地,以及北京部分远郊、甚至河北境内的河流、水库,以期明晰河流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了解河流附近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乐水行”的创意者和承办者看来,“乐水行”的目的是为了带领公众发现真实的自然、真实的环境。正如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在“乐水行”3周年讨论会上所言,“乐水行”是“走进自然时的快乐,更是面对环境污染时的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

  从2007年3月17日起至今,在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志绿智、绿色大学生论坛、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等多家环保NGO的支持下,志愿者每周六都徒步“走水”,从未间断。

  自2007年9月开始,“乐水行”发展成为长线和短线两只队伍,分别在市区内的河流和市区内外及远近郊的河流开展徒步活动。

  如同细胞分裂,“乐水行”的队伍也在日渐壮大,关注者也越来越多。今年6月5日起,“乐水行”进入一个新阶段,由绿家园志愿者、达尔问——自然大学水学院、康师傅、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等多家组织或企事业单位,分别依据自己的理念,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这一变化推动了“乐水行”更加丰富多彩。

  瓶颈待破

  虽然“乐水行”一直倡导的是低成本运营,不向参加的志愿者收取任何费用,沿途讲授河流故事的专家也仅有交通津贴,但这个活动开展几年来,环保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依然存在。而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我们与社会各方的磨合、思考与合作。”冯永锋毫不讳言。

  而在张峻峰看来,“乐水行”需要向更广泛的公众推广,需要将乐趣性和健康性融入活动中。

  如何将活动继续做出特色,推而广之,扩大影响,绿家园“乐水行”正在积极探索。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绿家园“乐水行”每个月的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比如12月的主题是“寻访南环水系”,在前三周的周末,志愿者们已经踏访了西护城河、南护城河、莲花河,最后一周将徒步凉水河。今年11月,绿家园“乐水行”还特别为一家国内户外用品企业和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开展了“走水”活动,效果不错。

  在冯永锋看来,“乐水行”运行近4年来,存在项目培养核心志愿者不足、专家范围有限、项目产出不够明晰等问题。同时,在一线活动中,虽然组织者一直秉持“感受河流之美、记录河流之痛”的活动原则,但事实上,很多参与者将“走水”更多地视为“生态文化游”,环保成分稍嫌弱化,对河流污染现状的干预还不够。“对于河流污染,我们应当发挥作用的效率、方式,都需要突破。”前两年,“乐水行”还曾资助过一些研究课题,但收效并不理想。他说,改变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从一张“巡河记录表”开始。

  突围之路

  如何冲出这一困局?2011年,自然大学“乐水行”将做出一个“升级版”,升级版“乐水行”的亮点颇多:第一,每周六固定考察河流,但污染企业定位、排污口定位、河流异常情况举报、水质监测等更为专业的环保内容将添加到考察过程中;第二,除了户外活动,“乐水行”也会配合室内讲座,话题结合当前国内、国际与水有关的热点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即时分析;第三,加强研究性,支持4~5个与水相关的研究课题;第四,增加水问题的一线调查;第五,强化公众倡导,从关注水污染问题入手,通过消费选择权等方式,倒逼污染源(比如企业)履行其环境责任。

  在12月11日的自然大学“乐水行”活动中,出现了一名来自天津的环保志愿者,他此行的目的,是想推广“乐水行”的活动模式到他所在的城市。

  而在冯永锋看来,“乐水行”这块“环保产品的模板”已经可以拿来复制了,“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乐水行’就是一个多城市同时探索的项目,2007年时,北京、厦门、南京、天津、兰州都曾经推出过‘乐水行’。后来,成都、贵阳、郑州、广州也都曾经试验过‘乐水行’。像郑州的‘乐水行’还很有特点,当地环保NGO带领当地公众考察《诗经》描述过的河流,令人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环保NGO的一种“产品”,“乐水行”受到了官方的注目。今年7月开始,“乐水行”响应北京市团委倡议的首都青少年“爱绿日”主题活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为北京市水务局发起的“志愿走河”行动,采取志愿者社会化动员机制,号召社会公众亲身参与首都水资源及环境保护。

  作为公众环保倡导活动,“乐水行”将走出怎样的新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