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访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矛盾 |
|
作者:孟海等 文章来源:中广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1 19:31:45 | 【字体:小 大】 |
中广网贵阳7月20日消息 近日,中国广播网贵州分网对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进行了专访,她表示,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危机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深刻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根本性的矛盾。以下为专访图文实录。
观点提示1:改革开放30年,国内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确实没有结合好,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如果结合好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了。
记者:这三次生态文明会议的主题都不尽相同,第一次是倡导,第二次是行动,然后这一次是变革。你是怎么看待这三次主题的?
吴昌华:这是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两个层面上的东西,第一呢,从中国自己本身的发展阶段来讲,这几年,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是中国极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在这发展过程当中你可以看到这三个主题的变化过程当中反映出,如何呢,大家都在思考在这么高速的发展过程当中,把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这些理念,有效地纳入我们现在的发展战略当中。
所以,第一年大家要倡导一下,一起谈一谈,第二年就是要展示一下,大家都在干吗?大家都在行动。那么,今年是跟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等,大的政策方针,尤其是现在开始的一年到二十年之间,中国大的目标要转型,转型有个很重要的绿色变革的因素在这里面。这是中国国内层次上的东西。
从国际的层次来讲呢,从全球范围之内,大家也知道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其实大家都在反思,也在痛苦的挣扎过程当中。那么这个时候呢,也是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我们还面临着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的危机,在国际社会也引起了很多的思考。说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危机,同时呢如果经济本来发展很好的情况之下,大家会更多地投入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能源危机问题,资源危机的问题。但是现在,不得已情况之下,全球被放在一种状态,我们的经济要复苏,但是我们同时必须去有效地解决面临的气候变化的问题,能源等等各种危机的问题。所以,在全球的范围之内,大家也在挣扎,也在努力,我们要把绿色低碳、绿色发展当成一个主题来做。
所以,回到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的变迁,是中国大的自己的环境和全球环境的基本一个很好的写照。
记者:这样子,也就说您说也就是一个环保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联系,对吧?
吴昌华:这俩是不可分的东西,无非是人类在二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以及在中国改革开放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进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种矛盾,如果这两个要是结合好的话,我相信,我们就没必要去做个论坛,做生态文明贵阳论坛,它就不存在这种意义了。就是因为大家没有解决好,现在大家更加迫切地感觉,必须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所以这也是某种程度上这个论坛的意义所在。
观点提示2:从理论上讲,贵州的工业强省与生态环境不应该有根本的矛盾,重要的是你们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业化,做得好,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记者:贵州最近提出了一个战略,叫做工业强省,您是知道的。你认为贵州应该怎样寻找一个经济发展,也就是工业发展跟生态平衡的一个平衡点呢?
吴昌华:从理论上来讲工业发展,不管是强省也好,强市也好,对生态环境不应该有根本的矛盾,我们今天一提到工业发展的时候,就一下想到这肯定的矛盾,是由于大家看到的是过去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对资源、环境、污染的控制有足够的注意力,有足够的关注。所以,才造成了非常严峻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在中国体现得尤其如此,在三十年之间这短短的时间过程当中,我们快速的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特别大的矛盾在这个地方。
回到说贵州省提出的这个战略也不应该是矛盾的,要说的是什么样的工业化?工业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经常举一个例子,看一下德国,德国的工业化程度是极其高的。我相信没有人会说德国高度的工业化的状态跟它的生态环境是严重矛盾的。它体现给我们一个启示是什么呢?就是工业化未必跟生态环境是决然矛盾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工业化,都要把资源、把环境所有的这种因素纳入进去的话,提高技术水平,把技术的水平也提高上去,这个工业化是不应该跟我们所说生态也好,环境也好形成鲜明矛盾。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
[1] [2]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