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支流水体面临蓝藻污染挑战

作者:李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1302    更新时间:2010/7/2

  本报讯(记者李禾)在6月30日举行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体水质总体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但支流水华问题扩大,呈现出由河流型(硅藻)向湖泊型(蓝藻)演变的趋势。

  会议材料显示,与2005年相比,2009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一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8.1%,增加了19.1个百分点;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8%,降低了7.1个百分点;支流主要为四类水质。

  尽管水质有所改善,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湖北省的副省长张通在会上提出,由于三峡蓄水后,水体交换变缓、面源污染释放等原因,长江支流爆发水华(即蓝藻大量繁殖)风险增高。湖北省内三峡库区有香溪河、青干河、神农溪等7条支流先后多次发生水华,并呈现由支流、库湾滞水区向干流近岸水域蔓延趋势。“在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库区水体交换率将更少,水流会更缓,库区和回水区面积会增大,库区发生水华的面积和几率也将更大。”张通说。

  据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长江支流屡发水华,主要原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其一半的富营养化污染来自于农业的面源污染,因此,除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外,还要研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张力军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总体进度缓慢提出了批评。他说,与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的平均水平相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规划项目完成率低18.6个百分点,项目未动工率高12.9个百分点,库区重点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库区支流综合整治项目和船舶流动源污染治理项目尤为缓慢,其中9个船舶流动源污染治理项目全部没有动工;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总体偏低、处理设施闲置现象较突出。他强调,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保护性工程依然不足,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保护性工程建设,一旦水质恶化,治理难度将更大。

  张力军说,三峡工程蓄水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做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如何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度,都是亟须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据了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工程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近1000亿度。与同等规模火电站相比,三峡电站每年可替代燃煤5000万吨,少排约1亿吨二氧化碳、100万吨二氧化硫、37万吨氮氧化物。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