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污初现曙光 生态治湖任重道远

作者:任维东 石…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4350    更新时间:2011/8/7

近年来,每到冬季,从遥远北方前来越冬的大批红嘴鸥在滇池流连忘返。

  近年来,每到冬季,从遥远北方前来越冬的大批红嘴鸥在滇池流连忘返。 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

    7月28日,云南省召开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第十五次联席会议,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滇池治理,把年度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十二五”末滇池外海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力争Ⅳ类水标准,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表示,今后将把加快滇池治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云南省环保厅厅长王建华日前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滇池治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水质恶化趋势现在得到遏制,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生态治湖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9年以来,云南省、昆明市对滇池的治理工作出现了重大转变,从以往的注重工程治理向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特别是向有效控制城镇农村面源污染转变。今年滇池治理进入“内外并举”的攻坚阶段。恢复湿地、种植中山杉、投放鱼苗、清除蓝藻等去除滇池内源污染的工作正在火热开展。

    作为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滇池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滇池草海、外海及入湖河口水域圈养26平方公里水葫芦的工作任务主要由昆明市滇管局负责牵头。截至目前,滇池水葫芦种植已完成3.3万亩。据滇池生态研究所工程师何峰介绍,对滇池而言,最主要的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而水葫芦是吸收水体中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

    实验证明,1吨水葫芦平均每年可以吸收约1.5公斤氮,0.4公斤磷,在种植面积不超过50%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同时还会抑制蓝藻的生长。在有效控制生长范围、做好管护、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化利用等前提下,通过水葫芦的生长吸收和浓缩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削减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实现对蓝藻的控制。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