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生态化整治河道环境 让河道"自由呼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嘉兴日报    点击数:1065    更新时间:2012/5/17

  河道整治是改善农村河道环境的重要环节,曾几何时,硬化河道、河岸和截弯取直的做法比比皆是。但实践证明,给河道穿上了水泥的“外衣”,不仅不利于改善水体环境,反而把有生命的河流变成了窒息的水泥池塘。

  生态河道换新颜

  浙江桐乡北接澜溪塘,南至京杭运河,沿线流经乌镇、濮院两镇的9个行政村,防洪保护区面积67.8km2的北永兴港,以削刀桥为界,桥南桥北两种不同的护岸建设,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站在桥上向下看,桥北,水泥块石砌成的护岸光滑整齐,陡坡上没有任何植被;而桥南,护岸采用无砂生态砼,较好地实现了水体与护岸之间水、气的畅通自由交换。堤防坡度平缓,乔灌草等各类植物群落点缀其中,并且每隔几米还设置了一个小台阶。

  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了乌镇镇五星村农民蒋爱英在桥南摸螺蛳。“别看那边的护岸光滑好看,但护岸高而且没有台阶,不方便附近村民取水;这边就不同了,人性化的设置为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还经常看到有鱼虾在水草里穿来穿去,可以想象,这边的水环境要比那边的好。”指着两边的护岸,蒋爱英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生态河道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多年的河道整治越来越让我们看到,传统修筑护岸采用浆砌块石方法,等于给河道穿上了一层混凝土“盔甲”。堤岸坚固了,但破坏了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环境,且造价也相对高昂。

  由此可见,对河道的治理开发,不管是在旧区还是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确保泄洪排涝、蓄水功能实现的同时,让河道具有更大的环境自净能力、回归自然的特色景观,是河道整治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以前在农村,往往存在刻意模仿城市绿化,过分强调绿化的园林化、人工化的问题,使河道失去自然河岸的原有风格,与现代回归自然的趋势不太契合。这类现象也使绿化建设成本、维护成本过高,将相对有限的资金严重浪费。”市水利局河道管理站主任胡献明告诉记者。

  因此,近几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生态治水”理念,因地制宜大量运用鱼巢、生态窝、树桩等修筑生态型护岸,给鱼虾筑巢安家的同时,也降低了河道整治成本。除了做好生态护岸外,记者获悉,我市“十二五”河道综合整治措施还包括河道疏浚、河道拓宽、水系沟通、亮点景观等工程,将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定为总目标,期望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能改善水质、提升人居环境,为我市创建旅游休闲城市打下基础。

  要还自然于河道

  “河道治理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生态。”日前,市委书记卢跃东在龙翔街道调研时曾强调,农村河道整治要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力求达到生态最大化。

  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我市要建设“宜居水乡”的重要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加快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让水乡的水变得更清澈,已成为当前我们亟待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重建自然型河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大力提倡崇尚自然、重塑生态河道。当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越来越多的河岸护岸工程建设中被要求,做到了既要满足防洪的最基本需要,又尽可能地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河道护岸工作。

  在生态护岸建设中要尽快地融入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要用生态的手段来解决生态的问题,在护岸的建设当中要切实落实和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理念。在推广生态护岸技术的过程中,使得河流重现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之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经济—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健康发展。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