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水利建设年投百亿
今天上午,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推进本市农村水利建设专项监督汇报座谈会获悉,“十二五”期间,上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预计全市每年可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资金约100亿元。
河道保洁
继续推进整治
目前,全市共有河道33127条、24915公里。河道水环境治理,历来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以来,本市借助“截污纳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生态”,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13亿元,完成了1000公里郊区骨干河道综合整治、1000公里黑臭河道专项整治、2万公里“万河整治行动”和村沟宅河整治,河道设施和河道保洁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不断恢复“江南可采莲”的如画美景,尚须持续推进水环境整治,从今年起,本市新增中小河道轮疏经费5.1亿元,河道维护管理费市级补贴从每年1.5亿元增至1.9亿元。
水利灌溉
完善设施配套
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03万亩,农业灌溉水保证率95%以上,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达7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1。其中,“0.71”系数意味着,1吨水从取水口通过入口灌溉沟渠到达农田,实现灌溉目标的水量达到0.71吨,而全国平均水平为0.49左右,本市灌溉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有效保障了郊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但本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受洪、潮、涝、渍影响,对照农业现代化要求,农田水利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是:设施覆盖不到位。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157万亩粮食、50万亩菜田中,分别还有20%、60%面积未完成水利配套,水果、经济作物、池塘的水利配套明显滞后。
为此,市农委建议强化资金支持,缩小高水平粮田设施、菜田设施、小农水项目资金配套差别,争取形成一个标准、区县配套比例一致;突出重点,扶持资金向粮食、蔬菜建设任务重的区县、乡镇倾斜。
城镇积水点
仍是“汛期关注”
为根治水患,本市持续推进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区域除涝”四道防线日趋完善,郊区除涝能力普遍达到日降雨150毫米不受涝。65%的农村圩区达到1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圩区基本实现“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但水务部门的信息显示,防汛薄弱环节仍然存在:城乡接合部的排水空白点,城镇积水点,仍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汛期重点关注。(记者姚丽萍)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