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学术交流 >> 专家风采
  • 2017/2/9姚檀栋:7000米冰川上守护青藏高原
  • 姚檀栋 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姚檀栋 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近日,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宣布,拟将2017年维加奖授予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以表彰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维加奖设立于1[阅读全文]
  •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肖欢欢 陈文杰点击:311
  • 2016/11/9李文华院士:谱写心中绿色之歌
  •   ■王佳然 刘某承 李文华(1932年—) 李文华,著名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32年生于山东省,195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网作者:王佳然 刘某承点击:691
  • 2016/9/9周卫健:致力读懂黄土密码
  • 周卫健  ■通讯员 张梅 本报记者 张行勇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地区采集样本,是为了获得大气14C(碳十四)的自然本底数据,从而更好地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自然规律和人为影响,为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思路。”前不久,[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张梅 张行勇点击:226
  • 2016/8/1欧阳竹:躬耕麦田卅年,碱地变粮仓
  •   ■本报记者 王晨绯 山东禹城县,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主楼里,李振声院士书写的“黄淮海精神”五个大字醒目地挂在墙上。禹城综合试验站是中国具有影响的野外综合试验站之一,在解决旱涝、盐碱、风沙等方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禹城农业模[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王晨绯点击:308
  • 2016/7/25文伏波院士:水利实干家
  •   纵观文伏波的长江水利人生,虽辛劳奔波,他却觉得非常幸运,遇到了开发治理长江的大好时机。虽淡泊名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却硕果累累,收获颇丰。虽然尊敬领导,重情重义,可当面临水利工程质量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他从不含糊,坚[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王红点击:189
  • 2016/7/11女科学家颜宁:以智慧定义美丽
  •   38岁,对于许多中国女性来说,是一个忙于照顾上小学的孩子的年纪,是一个逐步承担更多生活琐事、为家庭而收敛的年纪。她们时而为额头眼角冒出的皱纹而惆怅,时而为双重的责任而迷茫。 可生活中还有一些“她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赢得尊[阅读全文]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张漫子点击:367
  • 2016/6/28刘景双研究员:为黑土地多留一份“光”
  • 刘景双生前在农田中查看玉米长势。编者按:今年是建党95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本报开设“科学大院好榜样”专栏,记录在中科院科技创新征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个体与先进基层党组织。■本报记者 李瑜在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李瑜点击:152
  • 2016/6/24刘兆辉:吹响环境友好农业的号角
  • 刘兆辉(中)与同事们在一起■本报记者 唐凤 仇梦斐 通讯员 张斌无论是在阡陌交错的冲积平原,还是在错落有致的山地丘陵,抑或在条带清晰的盐碱洼地,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致力于打造环境友好农业。多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兆辉的足迹遍布齐鲁大[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唐凤 仇梦斐 张斌点击:110
  • 2016/6/22陈剑平院士:学以致用 一生“务”农
  • 本报记者 陆琦初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他脸上带着无比温和的笑意,身着一件朴素的白衬衫,丝毫没有架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的是农业大学,工作在农业科学院,陈剑平的人生始终与“农”字紧紧相连。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这四个字是恩师唐觉在陈剑平大[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陆琦点击:171
  • 2016/6/20姚文艺:敢教黄土高原披新绿
  • 姚文艺■史俊庭不了解姚文艺的人,与他短暂接触后就能深切感受到他对工作的认真和热情。从他编出中国第一本水土保持专业泥沙课程中专教材开始,他在水土保持研究领域里已经“泡”了30多年。认识姚文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不了解他的人,与他短暂接[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史俊庭点击:169
  • 2016/5/31对话“猴博士”张鹏:与猿猴同吃同住共泡温泉
  • 2007年,日本小豆岛,张鹏和他女王范的猴子“女友”。受访者供图38岁的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鹏,是国内人类学界唯一一个从事灵长类动物研究的“猴博士”。为了知道猴子有多聪明,张鹏用10多年的时间去探寻答案——从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退学,远赴日本[阅读全文]
  • 来源:新京报作者:赵实点击:153
  • 2016/5/25韩春雨:磨出基因编辑“新剪刀”
  • 高峰(韩春雨团队成员)在实验室。陈鹏摄韩春雨(前)在实验室。陈鹏摄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截图。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科学家提取出了恐龙的遗传基因。绝迹6500万年的庞然大物开始复生,整个努布拉岛也由此成为恐龙的乐园……当年坐在[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内详点击:215
  • 2016/5/25韩春雨:我一直在做可控的事
  • 我常说科学家要有自我修养。什么是自我修养,就是对自己的坚守,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放弃一些东西,而不是别人告诉你或要求你 新华社石家庄5月2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齐雷杰、马倩、王绥翊)韩春雨彻底火了。然而,这位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阅读全文]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内详点击:159
  • 2016/5/18韩春雨:小科学家跳上大舞台
  • 韩春雨在实验室韩春雨(右一)向记者介绍他的科研成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江涛/摄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樊江涛点击:261
  • 2016/5/17董合忠:轻简植棉 乐在其中
  •  董合忠在棉花田。■本报记者 唐凤 仇梦斐 通讯员 张斌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有一位终日与棉花为伍的科学家,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内陆,从鲁西南到鲁(西)北,在一望无际的棉田中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就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唐凤 仇梦斐 张斌点击:177
  • 2016/3/28动物学家尹文英院士:山高水长路多花
  •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勤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科学研究是我自幼梦寐以求的终生选择,也是我最爱的工作。”“时间是无限的,空间是无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尹文英■熊燕尹文英(1922年10月18日 ~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熊燕点击:293
  • 2016/3/8她以原生动物为朋友——记原生动物学家沈韫芬院士
  •    沈韫芬(1933年1月29日—2006年10月31日),原生动物学家,女,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画报作者:张晓良点击:638
  • 2016/1/19傅廷栋院士:大地之子
  •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刘后利与傅廷栋(左)在试验田里。1965年,华中农学院全校仅有三名研究生毕业。从左到右依次为:陈耀邦(曾任农业部部长)、陶天申(今武汉大学教授)、傅廷栋(今工程院院士)。给本科生在田间授课。 [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程墨 欧阳正宵 刘涛点击:132
  • 2015/12/28寻访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宁波成长足迹
  • 2015年,最振奋人心的创新成就莫过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屠呦呦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她忆起1969年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的经历时说:“对[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内详点击:86
  • 2015/12/19居里夫妇: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夫妻档
  • ①居里夫妇在实验室②居里夫妇纪念邮票③居里夫人与“镭”1898年12月21日,居里夫妇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一提起居里夫人(Marie Curie),给后人的印象有两个。一是,一个瘦小的女人艰难地用沉重的铁棒搅动着大锅,大锅里的东西“咕嘟[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沙森点击:239
189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