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实验性论文
  • 2006/11/2湖泊水位变动对水生植被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方法
  • 摘要  水位的高低及其变动范围、频率、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长和规律性等是影响湖泊水生植被的核心因子。水位变动有短期、年内季节性和年际变动3种,对湖泊水生植被有不同的影响机理。水位短期变动通过对水体中的悬浮物、透明度、光衰减系数等的[阅读全文]
  • 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2006年 05期作者:刘永; 郭怀成; 周丰等点击:3624
  • 2006/10/19软计算在生态模型中的应用
  • 摘要 由于生态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以及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软计算方法开始应用到生态模拟中来。软计算是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在模式上主要包括元胞自动机、基于个体和盒式模式等;在方法上代表性的有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遗[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06年 08期作者:陈求稳; Arthur Mynett; 王菲点击:608
  • 2006/10/19西太湖湖滨带已恢复与受损芦苇湿地环境功能比较
  • 摘要  对西太湖湖滨带部分地段受损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开展了修复后湿地和相邻受损湿地内植物生物量,湿地水体与泥积物中氮、磷含量,底泥有机质含量,底泥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底泥重金[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06年 08期作者:田自强; 郑丙辉; 张雷等点击:3592
  • 2006/10/19应用水解+A/O工艺治理化工废水的工程实践
  • 摘要  兰州石化公司应用水解(酸化)+AO工艺组合治理化工废水。化工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BOD5CODCr比值从<0.2提高到0.37,提高了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该工艺利用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对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后,COD[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工程 ,2006年 04期作者:李彤; 殷爱玲; 王永庆点击:6234
  • 2006/10/19膜生物处理技术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 摘要:  膜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控制水环境恶化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膜生物技术的工艺特性(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运行参数、微生物特性)及机理(污染物去除机理、膜污染机理)。为进一步改进工艺、促进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阅读全文]
  • 来源:工业水处理 , 2006年 08期作者:宋海亮; 杨小丽点击:4779
  • 2006/9/29深圳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 摘要 分析了深圳地区2003~2004年发生的6个典型污染过程.基于WRF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分析表明深圳地区的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及变性冷高压脊的影响.HYSPLIT气流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上游地区的污染对深圳地区存在影响[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2006年 3期作者:邓雪娇; 黄健; 吴兑等点击:3871
  • 2006/9/29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效能
  • 摘要  应用多级塘(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和冬季储留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对石油化工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和利用,处理能力10万m3/d.结果表明,多级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寒冷地区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效果良好,最终处理单元芦苇湿地出水的[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2006年 S1期作者:刘硕; 王宝贞; 王琳等点击:3348
  • 2006/9/28高强度连作下露天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采集佛山市南海区露天菜地表层土壤,测定其硝酸盐含量和全盐量,分析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蔬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现状和原因,为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136个土壤样本硝态氮质量分数在1.070 ~ 854.4[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环境 2006, 15(3): 620-624作者:柳勇, 徐润生, 孔国添, 加庆阳, 王金辉, 何江华, 钟继洪, 李芳柏点击:3781
  • 2006/8/30水芹浮床对NO_x~--N类富营养水体的连续小试净化
  • 摘要  利用连续小试装置研究了12.0~18.7℃水温下水芹浮床对NO-xN类富营养水体的连续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从3~1d的过程中,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0±2.4)%和(46.0±4.0)%,TN平均去[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工程 2006年 03期作者:郑翀 郑少奎 杨志峰等点击:5022
  • 2006/8/30富营养化水体中致嗅物质的产生及其去除工艺
  • 摘要   提出生物法去除水中的异臭异味物质是一种效率高而费用低廉的有效措施,并对致嗅物质的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It is pointed out that using biological methods to remo[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工程 2006年 04期作者:周鑫辉 余健点击:4784
  • 2006/8/30畜禽养殖废水的混合处理工艺
  • 摘要 : 针对畜禽养殖场废水的“三高”特点,即CODCr高、氨氮高、SS高,应用气浮ABRCASS湿地及生态塘为主体的废水处理工艺。结果证明,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CODCr、氨氮、SS等指标都能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nb[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工程 2006年 04期作者:邓仕槐 李远伟 郑仁宏等点击:5817
  • 2006/6/28丘陵旱地农—桐生态工程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
  • [摘要]对“泡桐—玉米—小麦—棉花”组合的鄂中丘陵旱地“农—桐”生态工程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小麦—芝麻”模式相比,该模式对丘陵旱地农田的风速和土壤水分状况均有显著地改善,能够使风速降低27.70%~45.60%、使土[阅读全文]
  •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作者:方萍 陈聿华点击:4903
  • 2006/5/24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空间三维绿量(绿化三维量)定量研究
  • 摘要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 ,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三维绿量的测量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彩红外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研究了城市空间三维绿量定量计算的方法[阅读全文]
  • 来源:生态学报 2005年 03期作者:周廷刚 罗红霞 郭达志点击:7146
  • 2006/5/24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绿量的定量研究
  • 摘要:针对城市绿地结构复杂、破碎化程度高的特点,在武汉钢铁公司厂区园林绿地层片结构及其盖度调查的基础上,借助GIS对其绿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单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植物种的叶面积指数大小不仅取决于单叶面积,而且[阅读全文]
  •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 04期作者:陈芳 周志翔 王鹏程等点击:4471
  • 2006/5/21人类活动对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 摘要  通过建立2个简单的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PM和CM,来说明人类工业活动对铬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通过对PM和CM的比较发现,人类的工业活动向陆地、海水和大气圈的输入通量,占其各自总输入通量的69.65%、56[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收集作者:朱定祥 倪守斌点击:994
  • 2006/5/11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
  • 摘要 :选择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某市为试区,对该市农田土壤中18种PCBs同系物的残留量进行了调研,以揭示非污染区农田土壤中PCBs的残留现状,以及各种同系物在农田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CBs残留总量介于数十至数千ng.kg-1水平[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科学 2006年 03期作者:安琼 董元华 王辉点击:4636
  • 2006/4/30全球气温上升因素研究——能源利用中热能散失对气温的
  • 摘要 :为了分析能源不完全利用产生的热能散失对近三十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首先对近三十年来的全球气温、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和主要能源利用中的热能散失量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结合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值引入了温室效应值这一参数,之后通[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 2006年 03期作者:王继达 唐薇 李向前等点击:5087
  • 2006/4/30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 摘要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阅读全文]
  • 来源:环境科学 , 2006年 03期作者:康玲芬 李锋瑞 张爱胜等点击:7557
  • 2006/4/29[原创]八家环境问题
  •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比分析法结合八家的地理位置,着重阐述了八家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对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八家环境的一些措施。关键词:环境,原因,措施八家村包括前八家和后八家,位于海淀区东升乡,该村[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飞扬点击:2612
  • 2006/4/27生物滴滤池处理甲苯废气的研究
  • 以陶粒和活性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池系统,对人工合成的甲苯废气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4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1)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填料柱的处理性能,陶粒和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填料能有效地处理含有甲苯的废气,当进气浓度为2·35g/m3时,去除率可达9[阅读全文]
  •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作者:李建军 李云路 岑英华 孙国平点击:4043
378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