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西部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研究

作者:翟彬 杨向飞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0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基本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观。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失业增加、污染加重、基础设施服务滞后等问题,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有着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

  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单纯地作为经济问题来解决的。通过对甘肃资源型城市面临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经济转型为出发点和主导,集社会转型、生态转型与文化转型于一体的多要素的时空耦合的科学转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甘肃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带动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实现全面转型。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基本思路应是:以经济转型为中心,带动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全面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生态和文化转型的成效,反过来社会、生态和文化转型又为经济转型扫清障碍,促进经济转型又好又快进行。单纯的经济转型,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改善,精神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都会阻碍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成果。因此,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必须协调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态、文化转型的关系,创新思路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转型之路。经济转型的核心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改变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固有思路,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接续产业并重,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转型主要是要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生态转型主要是要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中心,实施生态环境重建,切实改变人居环境;文化转型主要是要以建立社会文明为中心,形成人人关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

  按照甘肃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的思路要求,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传统产业发展与接续产业培育之间的关系

  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努力培育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以接续产业为动力拉动城市产业周期曲线昂首向上延伸。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以融合发达国家的成功典范——德国“鲁尔模式”和美国“休斯顿模式”的特点:一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延伸传统产业链的长度并拓展其深度。在提升传统产业过程中,要运用新工艺提高选矿和冶炼回收率以及推进共伴生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接续产业选择上,要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动向,坚持高起点地引进新技术和新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结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自我发展与争取外援的关系

  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注意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广泛吸收先进的转型经验,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项目,站在高起点上再创新,实现经济转型中的“蛙跳效应”。通过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措施,在坚持自我发展转型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外部支持,实现企业自我发展向借助外力促发展、全方位开放开发转变。

  3.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源型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腹地的广大农村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矿企业孤岛式的经济存在形式,对农村工业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微弱;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缺陷日渐暴露,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不足,人居环境欠佳。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与资源型企业发展、城市工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消除资源型企业与地方经济长期难以融合的“两张皮”现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共生共存共兴共荣”良性循坏。

  4.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

  甘肃不像沿海地区,要素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市场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只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是不够的,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拉动作用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政府的支持推动。政府要始终站在营造环境、招商引资、项目运作、资金筹措的最前沿,为企业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剥离企业办社会和职工再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白银模式”的经验充分地说明了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推动的重要性。

  四、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对策建议

  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不能照搬国内外转型经验,必须立足自身发展状况,结合区位资源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实施科学转型。

  1.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以融合发达国家的成功典范——德国“鲁尔模式”和美国“休斯顿模式”的特点:一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延伸传统产业链的长度并拓展其深度,形成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将特色资源产品做精、做深、做细,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要依托区域其他比较优势,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尤其是与科研院所这一高新产业孵化基地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高科技产业带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三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白银市可以依托黄灌区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建设蔬菜、养羊、优质林果、牧草、小杂粮5大产业基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四要促进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2.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是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努力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问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渠道,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社区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等就业增长点的扶持力度,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鼓励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努力为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构建安居乐业的环境。

  3. 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创建优良的人居生活环境

  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生态产业发展。在加大对大气污染、安全饮水、新型能源、水土保持等人居环境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多层次的生态转型。一是在微观层次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在中观层次上,以培育生态产业链条为核心构建生态园区循环,同时加快生态服务业发展;三是在宏观层次上,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着[长远,科学规划,建立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等。

  4. 打造“阳光政府”,建立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长效机制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市场无法替代的,打造服务于城市转型的“阳光政府”,建立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长效机制,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来说更具现实意义。首先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投资发展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在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力;其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城市转型,由单一靠国家资金投入向大范围招商引资、金融机构融资、争取国家贷款和启动民间资金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转变;再次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5];可尝试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专门用于环境恢复与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破产关闭后的善后工作等。

  5. 抓好试点城市转型工作,取得经验加以推广

  甘肃的白银市已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之一。白银市已进行了多年转型的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白银模式”(聂华林,2004)[6]。白银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政府推动型的科学转型。这一经验应当积极加以总结,在甘肃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进行推广,以促进全省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 刘云刚.大庆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J]. 经济地理,2000(5):26-29.

  [2] 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 财贸研究,2004(6):7-11.

  [3] Gort M,S Klepper. 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s[J]. Economic Journal,1982(92):630-653.

  [4] 高新才,张志红.西北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2002(2):15-19.

  [5]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F]. 国发[2007]38号,2007-12-18.

  [6] 聂华林,任海军.工矿城市转型与区域工业化——白银模式的阐释与解读[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5):35-39.

  [基金项目]白银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西部资源型城市…
       摘 要:伴随着主体资源的枯竭,曾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