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 ![]() ![]() |
|
|||||
| |||||
创和谐“三农”——莱阳市破解三农问题纪实 | |||||
作者:赵焕波 盖… 文章来源:烟台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8 | |||||
日前,投资1.3亿元的吉龙10万吨花生油项目正式落户莱阳市食品工业园。该项目可带动农民增加花生种植面积80万亩。加上已有的鲁花、龙大、齐花等花生油生产企业,莱阳市年加工花生油能力达30多万吨,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种植花生200多万亩,为农民带来直接、间接收入10多亿元。 背靠大树好乘凉,迅猛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企业群体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使农民摇身变成“农业工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莱阳市立足当地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到目前全市已建起各类食品加工企业250多家。加工企业需要原料,广袤的土地就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在这些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也就自然成了第一车间的农业工人。仅龙大集团就通过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建立起农场式基地3万多亩,不仅带动当地10多万农民从事原料种植加工,而且辐射河南、河北等10个省70多个县市的50万农民,户均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 濯村是莱阳市最大的村庄。从1997年起,村里与新加坡客商达成协议,将7000多亩土地整体出租给外商,作为其原料基地,原来在这些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也由此成为“农业工人”,每月可领取500-800元的“工资”。如今,围绕为龙头企业配套,全市参与种植、收购、运输、初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农民达20多万人,年可实现直接收益和间接社会效益20多亿元。 从粗放耕作到株距精细到毫米,历经各种壁垒的洗礼,“标准化农业”已成为广大农民最为熟知的概念 在沐浴店镇菜农闫振强的家,我们看到老闫正忙着要将刚刚印好的宣传材料发放到各家各户,这份材料详细介绍了蔬菜应使用哪些化肥、农药,又严格禁止哪些高毒农药。老闫告诉我们:这是他在龙大集团原料基地部的培训班上学到的。 “入世”之初,莱阳的传统农业也吃过不少苦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凸现,导致农产品出口连续受阻。痛定思痛,莱阳开始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了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为主要内容的“一减双保”工程,确保农产品原料无公害、有机化。 与此同时,各企业也纷纷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基地,从土壤成份测定,温度、湿度分析到田间管理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原料生产“根正苗红”。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莱阳农业部门积极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活动。目前,全市已培训种养大户20多万人次,推广膜下滴灌、无土栽培等新技术20多项。全市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万亩、果品4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400多处。他们生产的30多个系列的400多种食品,畅销欧、亚、美、非四大洲的4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达3亿美元。 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使单位面积的土地减轻了压力,农村由此变得繁荣起来 冯格庄办事处肖家疃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木器加工,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思路,莱阳市发展起粮油加工、花卉、针织、运输等专业村庄80多个,直接转移劳动力4.5万人。这些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平均年收入高于同村劳动力30%以上。 除了就地转化,莱阳市迅猛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吸收5万多名劳动力进入车间生产。与此同时,莱阳市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目前莱阳的城区面积和人口数分别达到25平方公里和30万人口,较5年前均增长了一倍,全市兴建起中天物流、盛隆装饰城等150多处三产市场,吸纳5万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兴业。 大量农民得以转移,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单位面积的土地压力变轻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广泛推广,土地规模化经营日渐成熟,农村由此出现了主业突出、多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在照旺庄、沐浴店等农村劳动力转化较为充分的镇处,大量的土地被重新承包组合,形成连片经营,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已涌现承包100亩土地以上的种植大户800多个,每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 "和谐世界"里的丰富世界 多元·均衡·和谐 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促进人 绿色闵行绿色生活 倡绿色理念 建和谐校园 生态 自然 和谐 ——对刺猬河 湿地与人水和谐 法国农业教育掠影:有了文凭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