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战略研究

作者:曹 伟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法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5


二、生态安全理论及其机制
1、城市化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主要生态安全问题
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城市市场形成的诱导下,农业耕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造成自然草地、森林系统退化变质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恶化的缓慢阶段。
中期:由于发展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导致地表水源污染严重和空气质量的下降;城市规模的扩大使三废增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引进也驱使原有文化和习俗的衰退等。这是城市发展最快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加速阶段。
后期:由于信息化的来临,第三产业非常发达,吸纳了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产值居一、二、三产业之首。在生态安全方面,由于城市交通高度密集,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和噪音污染较大;城市人口的过度密集和高度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城市生活用水以及水源问题突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筑设施的激增使城市绿化进一步缩小;玻璃建材的大量使用和无线电通讯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光、电磁波的污染等。但由于人类对自身利益和生存环境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深得人心,各种防污治污意识、能力和技术相应提高,使城市的发展步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阶段。


2、生态安全问题的实质
城市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容易被人们看到, 而它的生态影响却关注不够。其实质表现在:
(1) 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生态经济学原理表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规律。其主要就是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延长资源加工链(或资源加工网络),改过去的“原料—产品—废料”的单一生产模式为“原料—产品—废料-原料”的多级利用模式,通过生态工艺关系,尽量延伸资源的加工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既获得了价值增值又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工业产品的从“摇篮道坟墓”的全过程控制和利用。而城市生态经济中的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且物流链短,大量未被利用的资源在生产后以三废的形式输出,不仅资源利用效率低,而且污染了环境。
(2) 系统间关系不合理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和追求最适的特点。而城市基本上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其中的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导致只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外部不经济问题。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以生态规划学原理为指导,对城市中的各个行业、部门间各层次间以及其与外围环境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形成和谐共生的系统关系。
(3) 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锥体倒置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锥体呈金字塔形,稳定性良好。而在城市经济中,其生态锥体倒置,稳定性极为脆弱。城市经济系统具有外在的依存性和内部的易变性,自我调节能力差。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熵值不断增加,以致其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需要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负熵流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充分发挥自组织能力。
(4) 人类的自我驯化使人与自然隔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严加防范…
解焱手里拎着外来入侵的美国鳄龟。  三种途径造成外来物种…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