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牟晓春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5
  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考量的重点。十七大报告有关生态文明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党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生态文明观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强调以人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中国政府以对民族和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并将“建设生态文明”、“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描绘了新世纪中国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和成果的反映,它摈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走上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征程。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旗帜和方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经过艰辛探索、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选择,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危机愈来愈重,气候变暖异常,节能减排温室气体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我国能源利用和能源格局的布局等诸多问题,都促使我们发展经济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连在一起。

  近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能源问题正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与石油表观消费量之比)从2004年的42%上升到2006年的47%。石油消费快速增长与产量增速相对滞后,使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加大。在1996年之前,我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但2006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伴随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是油价上涨,高油价导致中国石油进口成本增加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11日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震荡、不断攀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应对供应中断能力较弱;影响天然气电力安全供应的因素趋多;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能源安全任务艰巨。《规划》要求,有关方面应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节流与开源并举,并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新能源供应量,降低对煤炭、石油的过分依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供给压力,保障能源安全。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石油危机导致价格节节攀升,西方国家通过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有效降低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石油在石化产品中的比重。目前煤炭消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适当降低煤炭消耗,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但是,煤现在是、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在高油价的条件下,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代价也在加大。2007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达到3.6亿吨,高于2006年3.4亿吨的年消费量,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将达到2.6亿吨。2000年以来我国原油消费年均消费增速都超过8%。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长尤为迅速。而相对消费的增加,国内石油的生产增速却相对缓慢,近年来的产量增幅维持在1.5%~2%。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逼使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寻找可替代清洁能源的发展,尽可能实现能源格局的合理构成,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

  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更不应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产品质量较差,标准水平不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必须把质量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质量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素质体现,它寄托和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希望。

  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言:“西方失去了成为生态文明领头羊的机会,而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无缘享受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拥有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我国正以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向工业化迈进。因此,经济发展不能以触及生态环境底线为代价,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契机,向世界展示以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促进和谐理念和生态文明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