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冯之浚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14
  国家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冯之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今天,我们讲生态文明,不是要求人类全面放弃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放弃自己的生产力,回到以前的社会经济状态,而是要按照自然的本来面目来认识自然、探究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在天人调谐基础上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对自然界的片面的、错误的认识,特别是要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包括一切具有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的自然因素,不以是否已经被人类所认识、所开发利用为前提。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除了具有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外,其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还决定了具有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在生态伦理上将“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有机整合、辩证统一起来。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主张人为主,其他万物为客。在实践中表现为占有性、功利主义、利已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结果是使人类在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陷入了空前的困境。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就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它要求不同伦理从分立走向整合,兼容平衡与发展两种取向,主张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基于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种是传统模式。它不考虑环境因素,一味强调对环境的征服,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符合中国传统天人调谐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

  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区域发展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即生态阈值。生态阈值,即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制,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