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兹南能否为气候谈判铺路?
现在,在波兰历史名城波兹南,一场关系重大的国际谈判正进入紧张时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12月1日至12日在此间召开。由于处于草拟了路线图的巴厘岛会议和正式决定2012年之后全球减排格局的哥本哈根会议之间,能否沿着路线图顺利抵达理想终点,似乎都要看波兹南会议的表现。波兹南会议想借名沾光(谐音“不是难”)确实很难。
分析人士认为,金融危机未来如何演变以及奥巴马政府如何对待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将对“巴厘岛路线图”进程及其目标——哥本哈根协议产生直接影响。
波兹南会议难点在哪?
无论是巴厘岛会议,还是波兹南会议,都是在为明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签署一份理想的“后京都议定书”排放协议而努力。因而这个漫长的准备过程,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称为“国际社会历来最复杂的谈判进程之一。”
谈判艰难到什么程度,冗长的会期就可佐证。2007年的巴厘岛会议足足耗了12天,今年的波兹南会议也是议程满满的12天,明年的哥本哈根之约更不会少于12天——试想一下,来自180多个国家的成千上万名代表挤在一起就极端复杂的问题连续展开12天争论,该是何等昏头涨脑的局面?
波兹南会议原被寄望成为推动艰难谈判进程的一个机会。通往哥本哈根的道路是去年“巴厘岛路线图”设定的,相关的努力本应按序进行。今年6月,作为一系列的预备会议之一,2000多名代表在德国波恩开会,确定未来的议程和关键问题。而发生在今年下半年的这场不期而至的全球金融风暴极有可能刮乱了这些计划和安排。
去年宣称愿意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今年会不会在经济增长放缓、预算赤字扩大、环保成本增加的形势下驻足不前?本来摇摆不定、还在观望的国家是否更加丧失了勇气和责任?还有虽有信心,却苦于没有资金技术作为支撑的国家是否还能得到预期中的援助?这些都是问题。
而波兹南会议既定议程里需要讨论的关于减排具体目标、转让清洁能源技术、增加对处于气候变化第一线贫困国家援助等一系列提议,在这些横生枝节的干扰下是否还能达到预想中化繁为简的目的,也将是一个严峻考验。
美国消极态度能否转变?
分析预测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会议,不妨从观察其主要参与者开始。在发达国家阵营中,欧盟和美国是主要参与者,而中国和印度则是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排放国,这些国家的立场态度是达成一份新协议的关键。
欧盟对签订气候变化协议惯持积极态度,尽管也有个别国家提出异议,但大体不会影响其总体决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一贯坚持的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减排的立场也不会动摇;而当选总统奥巴马近期发表的不同于布什政府的气候政策言论,因预示着美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可能会有大突破而备受关注。
奥巴马此前曾通过一段视频录像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全球变暖问题国际会议发表通告说,尽管美国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但他上任后仍将带领美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切实履行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竞选承诺。
奥巴马曾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美国将再一次有力参与这些谈判,并帮助领导世界走向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但由于处于政权交接的过渡期,美国在波兹南会议上就关键问题做出重大调整的可能性较小。据悉,目前正式列席波兹南会议的美国代表团还是由布什政府的代表领导的,但奥巴马也委托了一些美国参议员参会。据了解,很多国家已开始非正式地征询奥巴马及其过渡团队的意见,美国代表团也将会与奥巴马团队保持密切接触,确保美方在本次大会上的立场不会与奥巴马团队的立场相背离。
不过,归根结底,奥巴马还是美国的奥巴马,在他提出的启动限制美国大企业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里,要求美国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降至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再减排80%,这与欧盟提出的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至少20%的中期减排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毕竟,欲达到欧盟设定的目标,美国大企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金融危机下谈判前景如何?
尽管奥巴马入主白宫的美好前景让肩负重任的谈判人员略感放松,但一些专家仍然担心,他是否能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他是否来得及在2009年12月之前让美国再度全身心地投入这一努力——毕竟,奥巴马气候政策的执行效应最快也要到明年4月~5月间才能生效。
带领美国参议院代表团参加波兹南会议的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认为,即将上任的奥巴马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上将受制于金融危机。他说,“应该搞清楚根据我们现有经济现状,什么是一年后我们在哥本哈根能办到的。”
美国最大的风力发电企业FPL集团已经宣布将2009年的投资计划大幅削减25%,降至53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暴发之下,欧盟中已有意大利等国提出无法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完成原来的既定目标,现在已有大量既定环保项目被临时取消。
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也表示,不能以牺牲竞争力为代价来应对气候挑战,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而去年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到2050年减排60%的澳大利亚,也在这个当口掉了链子,突然宣布拒绝对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做出承诺。
尽管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大会的主基调仍然是呼吁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全球变暖进程。与会者强调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十分紧要的,例如,世界上将有一半国家会在2050年左右发生水资源短缺,格林兰岛冰盖将会融化等。
欧盟委员会负责环境事务的委员季马斯表示,金融危机已经证明,忽视明显的警告信号是愚蠢的。“如果希望在今后数十年避免危险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就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季马斯表示。
波兹南会议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方将继续讨论发达国家应采取什么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技术,以换取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做出承诺。发达国家能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技术转让也是重要议题之一。据媒体预测,此次波兹南会议可能会取得以下一些成果,例如把技术转让和森林保护作为谈判内容,各方有可能同意设定一个基准年,以此作为所有国家测量温室气体减排的比较基准。
正如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所言:“无论经济状况如何,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是无止境的。过去发生过金融危机,未来还将发生,我们必须理解这一点,并使之成为指导未来相关会议的里程碑。”
延伸阅读
WWF期盼波兹南大会产生实质成果
本报记者 黄勇
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后,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随即发出号召,希望世界各国政府在本次大会上达成首个实质性的谈判文本,以保证会议能切实加速气候变化谈判进程。这个协议的最终版本将在2009年末对外宣布,并将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WWF认为,本次会议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是一次非常有利的机会。
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总监金·卡斯滕森表示:“巴拉克·奥巴马承诺将带领美国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方案,并且新兴的大经济体也正在开始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对与会各国的谈判代表而言,这次大会,为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打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僵局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
据WWF最新一项对气候政策实际影响的实验性研究表明,工业界一直以来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会对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的看法毫无道理。WWF的报告强调,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通常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比较有限,并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会导致高能耗工业重新布局的担忧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工业化国家应全力参与12月3日制定减排目标的讨论,像IPCC报告中说的那样,争取实现2020年比1990年减少25%~40%的减排目标。
在波兹南会议期间讨论减排目标时,工业化国家应当把竞争力会受到影响的担忧放在会场之外。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总监卡斯滕森表示:“大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既不会造成产业向其他国家大量转移,也不会毁掉国内经济。减排将会减少各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气候灾害危险,并使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先行者,同时创造更多的绿色工作机会。”
另据来自WWF12月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通过提高生产环节能源效率,提高水泥使用效率以及增加添加剂和替代品等措施,可以帮助全球水泥工业减少90%的预计排放量。
这份名为《通向气候友好的未来——水泥行业发展蓝图》的报告指出,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8%的能源密集型产业找到可行的方法,在保持预计增长的同时减少其碳排放。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