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环境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14
  环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它有五个构成要素,即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这五个要素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反映和影响一国或区域的环境竞争力。

  其中,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综合反映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贡献能力,是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以及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离开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便得不到支持,对环境的利用、保护也无从谈起。而通过各种行政的、经济的政策手段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其过程和效果通过环境管理竞争力和环境影响竞争力得到反馈,并根据其表现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是推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协调竞争力所要反映的根本内容,也是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因此,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是以容纳―响应―反馈―调整―优化为主线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相互配合,推动环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见图1)。

  与传统竞争力概念相比,环境竞争力更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作用,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突出环境的现有及潜在影响。但环境问题同时又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在整个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环境系统受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而经济和社会系统也同样受环境系统的影响。具体来说,经济系统通过生产活动影响环境系统,而环境系统则满足经济系统的资源需求;社会系统通过人类的日常生活影响环境系统,而环境系统则满足社会系统的生态需求;经济系统通过经济收入满足社会系统的经济需要,而社会系统满足经济系统的消费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当然,在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一切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是人通过各种经济、社会手段来对环境施加影响的。因此,在构建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并将之反映到指标体系当中去。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竞争力涵盖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和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有独特的内在结构特征,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环境竞争力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又考虑到它的内在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并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学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估、分析,为提升中国环境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套分类别、多系统、多层次的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

  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系统层指标(即一级指标)只有1个,也就是环境竞争力(A1)。系统层的下面是模块层,这一层指标主要由环境系统的各个子模块构成,反映了各个子模块对整个环境系统的支撑作用。根据环境竞争力的构成、机理及特点,模块层主要从环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和环境协调等五个方面来设计指标,共设立了二级指标5个(见图3)。

  要素层指标是影响各个子模块的主要因素,由各子模块的内涵、特点决定。根据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和环境协调等五个子模块的内涵、构成及特点,进一步细分各子模块要素,共设立三级指标14个。系统层、模块层、要素层三级指标的确立构成了环境竞争力的主体框架。基础层指标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是要素层指标的直接衡量,也是整个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层面和操作层面,整个指标体系的评价都落实在这个层面上。根据三级指标的范围界定,共设立了四级指标135个。

  根据上述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相应的指标数据,可以对中国及其31个省级区域环境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明确我国及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为提升中国环境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

  提升环境竞争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其一,提升环境竞争力是悠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与环境做斗争,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只有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才能生存,各国才能兴盛,反之则是灭亡与衰败。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力不断加大,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尤其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甚。

  其二,提升环境竞争力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才明显意识到,破坏环境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反过来会惩罚自己,温室效应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在他的《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经济学》中指出,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可能达到全球每年GDP的5%―20%,并且尤其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就是全人类携手共同解决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环境外部性难题的国际制度保障。

  提升环境竞争力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在中国,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已上升到了囊括一切“发展问题”的战略高度。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明确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但从中国现状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轻而易举。首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次,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拥有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决定了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最后,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短期内可能推迟中国的发展进程,影响国家所确定的提高人民收入的目标,进一步加重弱势群体的负担等。虽然现状严峻,但我国政府明确承诺了减排的目标,这表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大力提高环境竞争力,将始终贯穿我国未来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本文是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CJL006)的阶段性成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提升环境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
    环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环境竞争力是人类社会在经…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