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 ![]() ![]() |
|
|||||
| |||||
治沙不能违背科学规律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9 | |||||
4月17日,在中国北方,在首都北京,一场罕见的浮尘天气灾害引起了人们对治沙问题的追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这样一个理念:治沙的根本在于治理尘源。“有人认为治理沙尘暴,只要种树就可以了,因为树能挡住风。这一说法很可笑。”中国科学院甘肃分院寒旱所研究员陈广庭说。 陈广庭指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宋怀龙支持陈广庭的想法。他说:“毕竟人们不能限制风这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力,毕竟风的位置比树高,植树造林能起到减小风速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限制风的移动。” “沙尘暴的尘源大多是裸露的尘土,要阻止这些尘土被风吹走,可行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植被、固土。方法是种草,而不是植树。”陈广庭说,植树造林防止沙尘主要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很显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沙尘暴。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曾尖锐地指出,花费巨资的“三北防护林”曾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但是收效不大。“绵延上千里的防护林,现在已经是坍塌的‘绿色长城’。由于普遍种纯林,在发生虫害时,一倒一大片。”这些惨痛的教训足以说明,违背自然规律的造林是得不偿失的。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 “认领”沙漠 治沙专家全程“ 沙尘暴频发拷问防沙治沙执法 新世纪我国防沙治沙综述 人退沙退:新的治沙观 李生军治沙六载半造林三千万 椰子棕的妙用 菊芋治沙:屡受挫折的理想 防沙治沙典型重新沙化的背后 莫让绿化英雄流汗再流泪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