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生态 发展经济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生态 发展经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7

  毛乌素沙漠南缘,宁夏灵武市白芨滩林场。20多年来,林场职工在场长、“治沙英雄”王有德的带领下,汗洒沙地,不懈播绿,营造防风固沙林25.9万亩,控制流沙30多万亩,林场固定资产增加35倍,曾经住着能望见天的土坯房、吃饭缺油少菜的职工们也过上了好日子。

  记者近年来在沙区采访时看到,广大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沙害不除,治沙不止”的治沙精神,与风沙危害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争,谱写了一部尊重自然、改善生态、发展经济的感人篇章,涌现了不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赢”的动人事例。

  我国把防沙治沙作为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大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建国伊始,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国家在沙区开展了以植树造林种草为主的群众性治沙活动,在广大沙区组织实施了防风固沙林建设。1978年国家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91年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专门研究解决防治荒漠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沙区群众,多次深入沙区视察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把防沙治沙作为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四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工程,覆盖了全国85%的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法》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治沙行为,严格推行“禁垦、禁樵、禁牧”三禁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保护沙区林草植被。

  2005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明确了防沙治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

  2005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防沙治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新时期防沙治沙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防沙治沙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制。

  防沙治沙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强化了法制、政策、科技等防治措施,构建了以国家为主导的多元化防治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说,目前,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国务院批准的由国家林业局牵头、19个部委组成的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开展监测、组织协调及国际履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业、农业、水利等多部门积极行动,植被保护、造林种草、水利配套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综合防治荒漠化。

  ——强化了法制、政策、科技等防治措施。《防沙治沙法》将防沙治沙纳入了法制轨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明确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及扶持政策;已形成的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防治荒漠化高级专家咨询制度推进了防沙治沙科学决策;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防沙治沙质量和成效。

  ——构建了以国家为主导的多元化防治模式。在中央和地方不断增加对防沙治沙投入的同时,企业、个人投入防沙治沙的资金大幅度增加。近几年来,仅宁夏回族自治区治理规模在100公顷以上的治沙企业就达到60多家,投入资金近10亿元。

  ——初步实现了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防沙治沙不仅改善了生态,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已增加了20个百分点,同时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近50%,有137万人实现脱贫。

  国家林业局去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土地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2004年间,全国沙化土地减少6416平方公里,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减少1283平方公里。我国沙化土地首次出现净减少,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在沙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遏制“沙魔”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仍然任重而道远

  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5次,是近年来沙尘天气频次较多、强度较大的一年。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不能简单地以年度沙尘天气发生的情况来评价防沙治沙成果,但这仍是一声声发人深省的“警钟”,说明我国防沙治沙形势的严峻性、沙区生态状况的脆弱性和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的紧迫性。我国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在沙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遏制“沙魔”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是沙化土地的面积大、分布广。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分布于30个省区市的889个县,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二是治理的任务重。全国仍有大量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三是一些地方土地沙化仍呈扩展之势;四是导致荒漠化和沙化扩展的人为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滥采挖、滥用水资源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是不利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对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响不可低估。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强调说,当前,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综合运用法制、经济、行政、政策和科技等手段,采取林业、农业、牧业、水利、扶贫等多种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力推动沙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世界图景的重建
    追思自然
    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促进人
    “认领”沙漠 治沙专家全程“
    治沙不能违背科学规律
    大自然,人类的教母
    自然的写作
    沙尘暴频发拷问防沙治沙执法
    生态 自然 和谐 ——对刺猬河
    亦喜亦忧动物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