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模式

作者:樊胜岳  高新才    文章来源:pnc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2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治理,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治理模式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
     
  当代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对资源的破坏而造成的。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建的“五滥”,就是主要的特征。而“五滥”的发生,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过大,从而造成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因此荒漠化的治理,应该从提高荒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减缓过重人口压力的角度入手。然而我国荒漠化治理措施,恰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当前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归纳为“种树种草”和“围栏封育”两个方面,但对通过“减缓过重人口压力”的办法治理荒漠化来说,这两个方面都有不足。种树种草,由于区域内一个部分土地的种树种草,造成了该区域另一部分土地的土地承载的大幅度跃升,又导致该地区人为荒漠化的加剧,所以,从整体来看,荒漠化防治效果不明显。围栏封育,由于围栏封育没有把区域内的人畜压力释放出去,这就必然会造成围起来的地方荒漠化有所逆转,而没围起来的地方,由于人畜压力的加大而使植被破坏更加严重,从而导致荒漠化的继续加剧。

  我们认为,当前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没有直接从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即消除造成荒漠化的人口压力入手,这是荒漠化治理成效不显著的主要症结所在。

  荒漠化的治理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突破治沙技术层面的限制,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荒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荒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就是说,提高荒漠化土地的粮食产量,推广粮草间作,将牧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发展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培肥土壤,生产优质原料,大力发展畜牧业,丰富农业结构,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系统。根据市场的需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建立起初步的防沙体系,使荒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

   大力推动荒漠化地区的工业化。荒漠化地区并非都存在粮食紧缺的问题,有些地区粮食已自给有余,但当地农民在致富心理的促使下,使得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工作仍然难以落实。例如现在的延安地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已达到500公斤,但是开垦种植25°以上坡度的现象仍很普遍。盐池人均粮食已超过350公斤,但当地农民以挖甘草致富,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荒漠化现象蔓延。可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应是从根本上消除荒漠化的关键一环。为此,用农业的积累推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这里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荒漠化防治的根本目的。为此,在荒漠化地区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轻工业体系,从而稳定拉动农业结构调整,使荒漠化地区由农业发展阶段向工业阶段过渡,使生态系统中过度的人口压力,沿着产业链条从农业内部传递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荒漠化的根源。

  在没有可供规模化开采的矿产资源的荒漠化地区,荒漠化治理每提高一个层次,该地区生态经济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就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当荒漠化治理达到工业化层次时,随着荒漠化根源的消除,荒漠化治理才真正完成。在具有规模化开采矿产资源的荒漠化地区,也同样要注意层次性和时序性。在这里,由于工业资本的迅速增加,与矿产品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许多地方形成了资源型的工矿城市,甘肃的金昌市和新疆的石河子市都属于此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中国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心腹…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