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心腹之患。目前,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严重的荒漠化,不仅导致可利用土地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导致贫困加剧,人类的生存空间被大量吞噬。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防治荒漠化事业。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荒漠化防治。1978年,国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91年,又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使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步入了工程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多年来,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事业给予了很大关注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使数千万公顷农田和草牧场得到保护、恢复和改造;荒漠化严重的"三北"地区林木覆盖率已由70年代末的5.05%提高到现在的近10%;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空前重视。江泽民主席指出,要"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朱镕基总理强调:"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生态屏障势在必建。"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将荒漠化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了要推进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工作。中国已将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列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我国重新调整后的林业和生态建设生产力布局,特别突出了荒漠化防治的战略地位。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主攻方向都是防治荒漠化。这两个工程涵盖了我国绝大部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将采取"重症猛药"战术,重点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尤其是土地沙化问题进行集中治理。同时,对其他一些地方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治理也安排了区域性或示范性项目。这是对我国新时期荒漠化防治工作作出的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基本遏制荒漠化扩展的趋势;到2030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人进沙退;到2050年,争取使凡能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