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荒漠化土地达262.3万平方公里 受灾人口超4亿

作者:李慧 郑北鹰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19
   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18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受到风沙灾害影响的人口超过4亿人——

别让黄沙湮没文明的悲剧重演

我国荒漠化土地达262.3万平方公里 受灾人口超4亿

  通过对2.2万亩砂石地和山坡地进行改良治理,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漠的宁夏海原县甘盐池,现已变得绿意盎然。 新华社发

  6月17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家林业局与共青团中央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以“绿化荒漠、守护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回顾荒漠化对人类文明和家园的危害。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目前,我国“荒漠化”形势如何?防沙治沙取得了哪些成效?防治“荒漠化”应如何发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荒漠定义为,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由于人类活动或气候变异引起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威胁粮食安全,加剧农村贫困。它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发展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10多个国家、2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上世纪90年代,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20亿美元。1981年-2003年间,由于荒漠化影响,全球每年有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失去生产力,相当于每年损失粮食2000万吨。

  荒漠化还直接导致文明的终结。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乌鲁克城邦,尼罗河畔古埃及的“地中海粮仓”,古印度河口草木繁茂的塔尔平原,玛雅人气势恢宏的宫殿神庙和富足的玉米王国,古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无限的楼兰古城,如今都湮没在了黄沙之下。这些古老文明的消亡,无不揭示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人类文明发展规律。

  荒漠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18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4亿人受到影响。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流沙埋压农田、牧场、村庄,损毁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等现象屡见不鲜。

  张永利介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全国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1000多万公顷草原退化,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黄河每年流入泥沙达16亿吨。1993年“5·5”沙尘暴,造成近400人伤亡,有37万公顷耕地因沙土掩埋而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5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和32万平方公里具有潜在沙化趋势的土地,近10年亟须封禁保护的沙化土地有28万平方公里。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生态问题仍然是国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世界各国在行动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全世界的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致辞中指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会削弱人权,首先是食物权。保障世界所有人享有食物、水和人的安全的权利完全是可能的,但人类必须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能够提供粮食或淡水的每公顷土地,避免土地的继续退化,同时尽所能恢复退化的土地。

  向荒漠化宣战,有关各国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印度科技人员利用卫星编制了荒漠化发生发展系列图,摸清了不同土地利用体系下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袭程度。澳大利亚对沙区实行以保护为主的管理办法,政府每年投资开展水、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以色列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资源,农产品和植物开发研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防沙治沙法》的监督执行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的考核,批复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加强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

  虽然问题仍然存在,但经过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个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过去5年,我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实现了沙化面积和沙化程度的“双减少”,京津风沙源区,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分别比2000年减少了18%、43%和22%。

  科学治理,适度利用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防治荒漠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产物,但其根本的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索取的强度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极限和自我恢复能力,破坏了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张永利分析指出,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往往成为直接的驱动因素,被称为“三口”问题的人口、牲口和灶口相叠加,直接导致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剧了荒漠化的形成。

  “为此,要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始终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原则。”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表示。

  赵树丛认为,防治荒漠化,首先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落实沙区植被生态保护红线,在沙区内严格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滥开发,滥用水资源,严格保护沙区森林植被;同时,要研究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继续增加荒漠化防治资金投入,研究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政策和防沙治沙奖励补助政策,实行以奖代投。专家表示,防沙治沙还要坚持依法治沙,完善法律体系。

  “在科学防治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适度利用的理念。”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治宝指出,对中国来讲,人口增长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我们需要拓展生存空间,大力发展“沙产业”。

  “目前,广东省利用荒山发展油茶业,甘肃省利用沙地发展油橄榄以及利用沙湖进行水产养殖、发展畜牧产业等,都带动了当地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由此可见,地广人稀的沙漠地区也大有可为。我们应继续把现有的先进技术运用到沙漠的改造中,采取适当措施,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在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董治宝说。(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郑北鹰)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我国荒漠化土地达262.3万平方公里…
       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18个省(区…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