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湿地消逝

作者:孙亚菲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6

  芦苇与“磕头机”共生 

  这里是渤海最壮美的一段。
  辽河的入海口,巨大的喇叭形。从辽河平原缓缓淌过的盘锦河、大辽河、饶阳河等20多条河流,在这里交集、汇合,欢快地扑向海洋。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滨海湿地。
  丰润的河流携带泥沙奔腾而来,经过千百年的冲刷沉积,形成巨大的滩涂与沼泽,绵延118公里的海岸线,20多万公顷的浅海滩涂,100多万亩苇田。这里曾是辽宁的“南大荒”,却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芦苇群落。1988年,这里挂牌:双台子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
  这里曾是禽鸟的天堂。
  三五月间,数以千万计的候鸟南来,茫茫海滩上,浩浩苇荡间,鸥燕合鸣,鹤翔鹭飞,一派繁盛祥和。
  这里也曾是渔民们的乐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临水而居,渔歌唱晚。近海丰盛的水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海边人家。
  然而,一切都在悄悄改变。

  沧海变桑田?

  人们“战天斗地”,令烟波浩淼的芦苇荡,变成板结的稻田,再到蟹田虾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的是芦苇繁茂的景象。然而,早春二月,行进在这片芦苇的故园时,却不见苍苍蒹葭。路边几枝枯败的芦苇在寒风中招摇,灰蒙蒙的天空中,一只苍鹰侧飞,有意无意,配合着汽车前进的速度,像一只摇曳的风筝。
  春的气息,被阻隔在一望无际的荒原外。
  还有十来天,丹顶鹤、黑嘴鸥、大雁就将从南方飞来,芦苇尚未抽青,它们的栖息地在哪里?
  同行的环保志愿者李东平介绍说,这大概是保护区一年中最荒凉的时节。苇芽一般在三月初破土,届时原野一片葱绿;到了夏季,芦苇逾人高,碧涛翻滚,蔚为壮观;秋季时美到极致,芦花如云纷飞,烟波浩淼,宛如仙境。
  “可惜,辽河东岸,这样的壮丽场景不多了。”他沉重地叹息。
  从盘锦到辽河入海口东岸,距离不到30公里,行程半小时。靠近城市,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盘锦各地“大搞农业开发”,这里成为“重点”,120万亩荒原湿地被围垦,近40万亩苇田改造成稻田,整个芦苇区变得支离破碎。
  “有时候走在路上,一边是绵密浩瀚的芦苇,而另一边却是低矮稀疏的稻田,那感觉非常奇怪,好像看到一个美妙的女子,生生被剃了阴阳头。”李东平慨叹,“且不说大面积苇田遭到破坏后引起的生态失衡,单是自然景观,损失就无法估量。”
  在一块刻有“赵圈河”的木制路标前,汽车慢了下来。这里是保护区的腹地,昔日芦苇最壮美之处,“潮汐涨落,蒲苇扬花,雁去鹤归,草莱未垦”,写的就是赵圈河的胜景。
  1990年代初的一天,这里几万亩芦苇被推倒,沼泽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水稻青苗。可是,娇嫩的水稻无法从繁育芦苇的土壤里充分吸取养分,多年歉收之后,稻田再次被人工分隔成块,作了蟹田虾场。
  高高的土坎让湿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旱田。养蟹人培育蟹苗,也需要用水泵从浅海汲水。由于养殖利润丰厚,近海10多万亩滩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被改造成致富的场所,虾蟹的乐园。
  保护区内,人类“战天斗地”留下的“胜迹”随处可见。
  横贯东西27公里的拦海大坝上,“大洼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竣工纪念碑”孤独矗立,尖利的塔尖直刺苍穹。
  而大坝本身,也是人类拦海造田的产物。坝内,被阻隔了水流交换的湿地日渐失血;坝外,泥沙沉积,沧海桑田。
  生态被急剧改变。碱蓬消退,杂草丛生,野兽奔走,鸟儿迁徙。盘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资源利用法垃圾焚烧炉工程案例(…
一、概述    本工程是以日处理量5000kg/d的垃圾焚烧炉为…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