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湿地消逝

作者:孙亚菲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6
锦政府曾为保护濒危的黑嘴鸥,拨出410万元专款,沿坝规划了5700亩土地作为它专门的保护地,然而这种敏感的小鸟“不买账”,全部飞走,一只不留。

  红海滩兴废之谜

  红海滩,因人而兴,又因人而废。这场莫名的兴废背后,是怎样的生态改变?

  拦海大堤的外侧滩涂,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红色翅碱蓬。它株小、个矮,均匀密布,连片生长,随着时令变化由绿转红。
  大坝修建前,翅碱蓬散布于近海,零零星星,不成规模。大坝建成后,辽河裹挟而来的泥沙在此沉积,加上渤海潮汐的反复浸泡,孕育出最适合翅碱蓬生长的环境。从1990年代开始,翅碱蓬迅速生长、蔓延,最盛时,78公里的海岸线上,9万亩的范围,都长满了这种红艳欲滴的植物。
  “红海滩”因此得名。当地人为这片绝美而兴奋。有人说,如果不是亲见,没有人能想象,9万亩鲜红的翅碱蓬,是如何铺天盖地的广阔,摄魂夺魄的壮美。
  “即使身临其境,也很难用语言来描摹它的美,如果非要形容,就是美得炫目,甚至窒息。”一位当地人说。
  每到夏秋之交,翅碱蓬成熟的季节,红海滩赢来游人如织。这里,成了渤海湾的奇景,保护区的名片,盘锦人的骄傲。
  谁也没想到,2001年9月,这片土地遭受了灭顶之灾。
  保护区滩海管理站饲养员刘子向,见证了红海滩凄美的绝唱。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两场大雨过后的一个清晨,早早起来给鸽子喂食的他,看到了梦魇般的一幕:翅碱蓬整片整片瘫倒在海水里,枯黄替代了殷红,整个海滩一片死寂。
  很快,保护区的技术人员来了。经过几天忙碌后证实,除大堤南部一小块区域得以幸存外,几万亩翅碱蓬“全军覆灭”。
  不仅是盘锦,整个辽宁,都为红海滩的突然消亡而震动。
  省市生态环保专家十余人很快进驻滩海管理站,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翅碱蓬大面积死亡,是由于1999年和2000年两年大旱,土壤积累盐分过多,大雨让盐溶解后,使得近海水域盐分高达40‰左右,让只能在17‰左右盐碱度里生长的翅碱蓬,不耐其咸而亡。
  然而,《盘锦日报》主任记者、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却质疑:如果是这样,那么同时遭受海水浸泡的南面红海滩,为何没有消失?
  他决心揭开这个谜。在多次实地考察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说,“罪魁祸首”其实是红海滩中的两个钻井平台。
  大约在10年前,辽河油田在拦海大堤外分别建了两个钻井平台,两条通往平台的矿渣路形成“T”形,客观上成了建在水中的两道堤坝。
  “‘T字坝’使得流向东岸的辽河水流速变缓,增加了泥沙沉降的机会,原来‘T字坝’北岸的海滩逐年快速增高,潮汐和辽河水,很难再浸泡到翅碱蓬。”刘德天认为,事实上,一些翅碱蓬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衰败,2001年达到极限,两场大雨,不过是加速了它的全面灭亡。
  红海滩,一个短暂的神话,因人而兴,又因人而废。
  尽管刘德天的观点引来了一些反对之声,但没有人可以否定,工业的扩张,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这片土地的祥和安宁。
  保护区内,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磕头机”的大型原油采掘设备比比皆是。听不到鸟的清鸣,甚至听不清人声,漠漠旷野,惟有机器隆隆轰鸣。
  究竟有多少“磕头机”?
  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李玉祥告诉记者,保护区面积达12.8万公顷,幅员辽阔,实在难以统计。他们曾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拿到保护区内的油井分布图,细数下来,数量逾千。
  “但那并不准确,有的时候,一个点上多达三五口油井。”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资源利用法垃圾焚烧炉工程案例(…
一、概述    本工程是以日处理量5000kg/d的垃圾焚烧炉为…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