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湿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安徽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安徽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
作者:安徽省林…    文章来源: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19
 

  安徽现有湿地总面积约291.9万hm2,占省国土面积的21.0%,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安徽湿地资源具有面积大、类型多、分布不均、水系发达、水质差别大和生物物种丰富等基本特点。安徽湿地保护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湖泊围垦、泥沙淤积、环境污染、过度渔猎、江湖隔绝、生物入侵、基建和城市化对湿地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安徽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全国七大水系中的长江和淮河横贯其中,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也分布于此,安庆沿江湖泊集中成片,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区域负有盛名的华阳湖群。因此,保护好安徽湿地资源不仅对维护安徽国土生态安全极其重要,而且对维护全国乃至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湿地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安徽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安徽湿地保护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充分明确保护湿地是保障国土安全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湿地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人们对湿地的功能与效益缺乏全面认识,而湿地保护宣传又滞后于野生动植物的宣传,要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中,将湿地保护纳为重要的宣传内容,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同时,湿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工作协调难度大,要通过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保护湿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林业部门新的职责。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勇挑这一历史重任,克服畏难情绪,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像保护林地那样,将湿地保护纳入林业的常规工作之中。

  二、在战略措施上,要依照《安徽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统盘考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当前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将安徽现有湿地全面地保护起来,而应确定湿地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地区,近期着重考虑沿江、沿淮的天然湖泊,尤其是安庆、池州沿江湖泊的保护和恢复治理。要逐步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和合理利用优化模式,如建立升金湖湿地生态教育示范工程、华阳湖群退田还湖示范工程、巢湖富营养化治理示范工程、八里河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淮北煤矿塌陷湿地合理利用优化模式等,通过示范工程和优化模式推动湿地保护和科学利用。同时,要对全省典型独特的湿地类型进行优先保护,如徽州天湖山泥炭藓湿地、岳西妙道山林沼泽湿地、金寨天堂寨山地草甸湿地等。

  三、在就地保护上,继续强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全国暨安徽均缺乏湿地保护的专项法规,但我们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将湿地生态的重点区、敏感区和脆弱区抢救性地划为保护区后,使湿地资源将得到依法保护。目前,安徽已建10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8万hm2,占省国土面积的2.2%。其中,国家级2处,面积76733 hm2;省级8处,面积231437.7hm2。按管理部门划分,林业部门管理的8处,面积247299.7hm2;环保部门管理的2处,面积60871hm2。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约80%的湿地鸟类资源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仍是我省保护湿地的重要举措。至2010年,全省将新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9处,加上已建的10处,届时全省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将达39处,总面积达547356.3hm2,占省国土面积的3.94%。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要把强调对湿地物种的保护逐步转移到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此外,可将典型独特的小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或有湿地珍稀物种分布地划为湿地保护小区,如马鞍山杨坝扬子鳄保护小区等。

  四、在体系建设上,要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建设。目前,全省17个市和部分市县区建立了自然保护管理的专职或兼职机构,同时肩负湿地管理职责,但大部分市县区都没有湿地保护的专职机构,因此,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队伍迫在眉睫。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徽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掌握各类湿地变化动态、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在这方面,我省已开展了部分基础工作,积累了一些本底数据,如开展了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安徽湿地》一书也将于近期出版问世,《安徽省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正在实施之中,相关的湿地保护区也配备了部分监测设备,但全省未能建立起科学准确、数据翔实的湿地资源数据库。因此,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安徽湿地网站,国家级和省级湿地保护区也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以发挥网络优势;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全省各级湿地数据库和重点湿地监测站。

  五、在科学研究上,要组建湿地研究专门机构,拓宽湿地研究方向。安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但湿地研究十分薄弱,仅有相关部门开展了湿地水文、水质、养殖、水土流失控制等方面的单项研究,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要组建湿地研究专门机构,对安徽湿地的特征、功能、利用、保护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尤其要加强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生态经济等研究。在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开展较多,要向微观和宏观方向拓展。在微观方面要加强遗传基因多样性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目前我省正与华东师范大学、美国、日本学者开展扬子鳄遗传谱系和鹤类遗传多样性研究;在宏观方面,要开展湿地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包括人类自身的湿地社区研究。

  六、在工程建设上,要逐步推进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湿地恢复与重建涉及多个部门,耗资巨大,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做好协调与组织工作,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要采取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优化湿地植被组成、调整种养模式、退田还湖、清淤扩湖、改造栖息地、防治污染等措施,逐步推进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目前,扬子鳄栖息地扩大和改造工程、升金湖退田还湖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安庆沿江湖泊重建江湖联系的生态工程也在积极的筹备之中。

  七、在拓宽渠道上,要充分利用我省湿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和自身特色,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近几年来我省已积极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工作,如先后派员参加香港米浦湿地培训班、国际鳄类专家组工作会议、国际鹤类网络研讨会;与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扬子鳄野外生态调查等研究;承办了“扬子鳄野生种群保护与放归自然国际研讨会”;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的资助下,聘请复旦大学、南京湖泊研究所、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在国际湿地━━中国项目办事处的支持下,邀请荷兰、澳大利亚专家在安庆和池州举办湿地培训班。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我省湿地的知名度,也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引进湿地恢复与重建、社区共管、扬子鳄放归自然等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八、在社区协调上,要积极探索社区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离不开社区的参与。调查表明,我省湿地周边乡镇人口稠密,经济收入总体上低于其所在的县(市、区),而且湿地社区主要的产业依赖于湿地资源,如水产业、养殖业、种植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社区经济开发必然导致人水争地矛盾更加突出,如在已建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中,有些社区视保护区为其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保护区视社区为其实现保护目标的最大威胁。因此,要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替代产业、社区共管等项目的实施,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以协调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关系,这已成为安徽湿地保护的重中之重。如在社区共管项目中,可利用聘用等形式吸收当地有文化或有号召力的农民作为保护区的巡护员,或参与项目建设和科研活动。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危机:黄河水减少一半怎么办
    实施两水分供 维持黄河健康生
    黄河水减少一半怎么办?
    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维持黄河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
    中国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珠江将成第二条黄河?上游水土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
    黄河入海口、观鸟更观鸭
    天下黄河一壶收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