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山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山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作者:车纯滨等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17
  夯实创建基础 推进生态省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是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山东省情、超前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生态省,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03年9月26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议》,9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12月20日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山东省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一年以来,全省各方面工作开局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责任分工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委省政府21个部门为成员的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山东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和会议制度》、《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成员单位把生态省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省政府与17市政府签订了2003~2007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17市政府也都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分别与所辖县(市、区)签订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各县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印发了相关文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逐项分解,层层落实。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宣传教育是推进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必要措施,我们坚持把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策划选题,拓宽思路,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不断把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宣传引向深入。2003年12月,山东省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5部门组成的生态省建设宣传教育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省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今年7月和8月,举办了全省市级领导干部生态省建设研讨班、县(市)领导干部生态省建设培训班。在省委党校、省军区、省直有关部门、部分市县举办了10余场生态建设学术报告会和辅导报告。省人大于8月份召开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省建设座谈会。今年9月16~18日,在青岛成功举办了“山东生态省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一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中国、韩国、日本、美国等11个国家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802个单位参加了会议,为生态省建设打造了宣传教育和交流工作的平台。今后,我们将结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教育,把生态省宣传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规划,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之风。

  三是科学编制规划,绘制生态省(市、县)美好蓝图。去年山东省编制完成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组织的省部级专家论证。山东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把山东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和“两个提前”的总目标,抓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绿化、污染防治4个关键环节,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安全体系和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全省17市依据《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编制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应把握的原则、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编制的组织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并组织高层次专家进行论证,保证了生态市、县(市)建设规划的编制质量。17市的生态市规划编制及论证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开展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区)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本地优势,要突出重点、体现区域特色,要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尽量作到工程化、具体化、明晰化、时限化,把生态县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生态省(市、县)建设。在创建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典型和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今年山东省章丘市、胶南市等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先后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全省已有94个县(市、区)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有6个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全省已有10个城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今年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了6个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并命名了1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同时坚持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并规范经济社会活动,初步建立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点、线、面”循环经济试点。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全省200家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鲁北化工集团、潍坊海化开发区等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扎实的基础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先决条件。县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今后的生态省(市、县)的建设工作中,我们将遵循自下而上的创建思路,以生态县建设为基础,以抓好生态建设项目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车纯滨
  (作者系山东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


  胶南构筑五大生态体系

  胶南市围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主动变革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生态转型,在全市初步构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资源保护、城市环境污染防治五大生态体系,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成为最适宜人居创业的城市之一,实现了青山绿水常在,“金山”、“银山”富存的良好发展模式。该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行配方施肥、沃土工程,大面积推广了秸秆还田和过腹还田,全市平衡施肥、秸秆还田面积分别达90万亩和70万亩以上,地膜回收率达80%以上。全市已有5处农产品基地达到国家级标准,31个品种通过商标注册,农产品出口额已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0%以上。

  该市在橡胶、化工、造纸、食品和机械等工业企业率先推行了清洁生产标准,对重点骨干工业企业限期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创建“绿色企业”、“绿色工业园”,拓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海王纸业公司投资9300万元的碱回收工程和中段水、板纸废水处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达到了保护生态、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年回收碱9000余吨,增加利润390万元。

  该市着重在城区绿化、旧城改造、生态城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拓展生态市的外延和内涵。严格遵照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运作,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所有新建工程必须保证规划设计到位、生态保护到位、建设与绿化配套到位,并实行“一支笔”审批,实现了新老城区生态建设的协调推进。该市还坚持积极性保护、保护性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大旅游业投入力度,提升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并通过强化行政执法与管理手段,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巩固生态市建设成果,该市认真执行“环保第一审批”、“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坚决杜绝污染项目上马,共拒批严重污染项目50多个。同时逐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实施“蓝天、碧水、洁净”三大工程,投资近2.5亿元建成并完善了市污水处理厂和新老城区的污水管网;投资1.4亿元建成了邓陶生态水库,并将全部蓄水作为城市绿化用水和穿城河水源补充,收到了涝蓄旱排的生态效益。王秀桂 周桂清

  
  青州
  以生态理念重塑古城

  青州市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在生态建设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并顺利通过了全国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组的评审。
  该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优势,在制定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思想和理念,提出了“保留古字,突出青字,体现新字”的总体构想,把绿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按照城市生态学的要求,结合青州历史和自然因素,对城区各功能区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划分,以生态理念重塑古城。同时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工业污染达标率和“十五(土)小”关停率均达到100%,全市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41%、100%、100%。
  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该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和瓜菜、果品、花卉、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大力推广科学管理和栽培新技术,注重实施名牌战略,先后有“东高”牌韭菜、“谭坊”牌西瓜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王坟镇的山楂、普通镇的“古州”牌冬雪蜜桃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
  该市还加大西南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以水利建设为中心,采取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措施相结合,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融资方式,投入资金过亿元加快治山治水步伐,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强化仰天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严禁乱采滥挖和捕猎野生动植物,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构成了全市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投资1.6亿元,在云门山风景区实施了“四点一线”工程,建设了占地1000余亩的龙凤生态度假村,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季文臣 王晓明

  
  章丘彰显“小泉城”水韵风采

  章丘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相继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以高效生态农业、工业、循环经济、城市生态系统、旅游资源开发等为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生态监察,科学保泉护泉,彰显出“小泉城”山水园林生态市的水韵风采。
  为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该市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拉框架、树样板、强管理、塑形象”的工作思路,先后投资近15亿元,拓宽改造了济王路、济青路等城市主次干道,连续三年实施了城市大绿化工程,通过拆墙透绿、规划造绿、街头建绿、全民种绿,在全市形成了以街头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绿化为面的园林城市格局。该市还先后颁布了《章丘市泉水保护管理办法》和《章丘市泉水保护综合规划》,对泉域内的10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并从垛庄水库、大站水库调水补源,年引水量达980万立方米。同时坚决禁止开采九行及下煤层,加宽禁采隔离带,有效保护泉水存在的地质条件,关停了泉域内36个小煤井,正确处理煤炭开采和保泉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开采煤炭资源。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编制了《章丘市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已有24个农副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并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市秸秆利用率达到了93%。该市还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设备与生产工艺,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推进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章丘市还组织编制了《章丘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据章丘南部大山水、中部大奇观、北部大文化的资源配置,建立了“三带两点”的旅游开发格局。同时强化生态监管,取缔了海山湖、白云湖两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网箱养殖,依法关停了主要交通干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展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2020年珠三角建成生态城市群
    贺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十大标准速写生态城市
    绿色山东挖掘“绿色财富”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环境税费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角看
    融和、共生的生态城市
    关于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