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摘要)之二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生态省建设的区域布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8

生态省建设的区域布局

  生态省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功能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其保护、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合理保护、科学利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海洋生态圈

  海洋生态圈范围包括我省管辖的海南岛5米等深线以外的所有海域及岛礁,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范围约有83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周围海域有222个海岛,西、南、中沙海域有270多个岛、洲、礁、沙和滩。该区域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常年风大,多热带气旋,台风频繁,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最湿热的海区。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北部湾、三亚、清澜和西南中沙渔场,分布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我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振兴经济的重要区域。

  主要生态功能是:调节气候和净化环境,并为我省发展海洋产业提供资源。区内可划分为三个生态亚区:海南岛沿海边缘热带亚区、西沙与中沙中热带亚区、南沙赤道热带亚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近海过度捕捞,炸鱼炸礁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减,多种传统经济鱼类难以形成渔汛;海洋生物开发水平较低,油气开发利用率低;局部海区出现过赤潮。

  保护和发展的方向是:控制海上污染源,保护海洋水质;加强珊瑚礁、麒麟菜、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和幼鱼幼虾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杜绝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加大渔政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近海掠夺式作业方式,推行科学捕捞技术,鼓励远海捕捞;加强南中国海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批珊瑚礁和渔业资源保护区;加快西沙群岛等南中国海岛屿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西沙海洋生态旅游业;加快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发展海洋运输业,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海岸生态圈

  海岸生态圈包括海南岛5米等深线以内及向内陆延伸10公里范围的海洋与陆地结合带,由河口、三角洲、海岸平原、滩涂湿地、沙滩、泻湖和浅海等地理单元组成,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面积的20%。区内生态系统类型较多,重要生态系统有红树林、沿海防护林、内海泻湖和珊瑚礁等。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滨海锆钛矿等矿产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良好,是我省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开发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是城镇发展、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发展和滨海旅游开发的重要地区。

  主导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护岸阻浪和维护近岸生物多样性。区内可划分为五类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与渔业资源保护区、基干林保护带、临港工业与城镇发展区、农林渔业发展区、特殊功能区(如排污区、军事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炸礁挖礁等行为使一些岸段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乱砍滥伐造成红树林面积减少,导致珊瑚礁和红树林的护岸阻浪功能下降,部分生物栖息环境受到破坏;毁林养殖和毁林采矿使沿海基干林带破坏断带,防风固沙能力下降;部分近岸海域受到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船舶废水的污染,海水水质下降;局部海岸地区出现盐碱化和荒漠化。

  保护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珊瑚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渔业资源保护区,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严禁炸鱼炸礁和乱砍滥伐红树林、海防林;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加强滨海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滨海工业污染防治;按照“南北带动、两翼推进”的要求,大力发展港口航运业,利用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发展清洁型的优势产业,在西部工业开发区大力发展集约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资源加工业。

  (三)沿海台地生态圈

  沿海台地生态圈处在海岸生态圈与中部山地生态区之间,面积约170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面积的50%。该区域以沿海平原、台地地貌为主,有少量低丘陵地貌,主要有文昌海积平原区、南渡江中下游河谷平原区、云龙-蓬莱-大路台地区、永兴-临高台地区、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区、琼海-万宁沿海残丘区、儋州-昌江丘陵台地区、陵水-榆林沿海平原区等,海拔200米以下以耕地和热作园为主,海拔200米至300米范围内以森林为主。该区域人口密度较高、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是我省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

  主导生态功能是:农业等社会生产功能、防洪蓄水等水文调节功能。该区域划分为五个生态亚区:琼北南渡江中下游平原季雨林区、琼东平原台地季雨林区、琼东南台地热带雨林区、琼西南半干旱稀树草原区、琼西北台地季雨林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糖、橡胶加工等传统工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大部分城镇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影响城镇河段水质;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影响地表水质的主要原因;土地沙化有加重趋势;湖泊、河道、湿地被占用导致排涝泄洪功能下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地力有所下降。

  保护和发展的方向是:保护天然林,大力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治荒漠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治理城镇生活污染;加强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推行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合理进行区域分工,大力发展种植业、林业、服务业和其它清洁型的优势产业;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四)中部山地生态区

  中部山地生态区主要包括中部地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和部分丘陵,面积约为100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面积的30%,由五指山市、琼中县全部,白沙、保亭、乐东、昌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三亚、陵水、东方等市县的部分乡镇组成,为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主要贫困人口集中地区,是我省实现小康的难点和重点地区。该区域以森林为主,是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主要水源涵养地,是我省的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

  主导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区域开发利用必须确保这一主导功能不被削弱。该区域可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要水源涵养区、合理开发利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要水源涵养区主要包括规划的尖峰岭-霸王岭、鹦哥岭-黎母山、五指山-吊罗山保护区群,重点要保护热带天然林区,对坡度大于25度的坡地进行封育。开发利用区包括白沙盆地、营根盆地、乐东盆地、保亭盆地和通什盆地内的城镇区和人工生态系统分布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采伐和毁林开垦使原始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和净化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物种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主要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染影响水源安全。

  保护和发展的方向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热带天然林进行封山管护,对已开垦的生态敏感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工业和生活污染的治理,保障河流源头的水量和水质;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山区绿色农业、生态林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生态脆弱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行生态移民和生态扶贫。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旅游生态学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保护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
    对生态省建设理论观点的梳理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
    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
    国外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
    锻造生态“日月剑”
    立足崭新起点 构筑绿色文明
    海南雨林:孕育生态美景的摇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