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保定市如何创建文明生态村 和谐社会的破题之笔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保定市如何创建文明生态村 和谐社会的破题之笔
作者:王晓东 张…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25
 

  阳春三月,在保定市乡村穿梭采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怡人的田园风光: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上,杨柳吐出新绿;碧水环绕的村庄,时闻欢声笑语;清新幽雅的街心花园,三五成群的农民或聊天、或健身,好不惬意……

  “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引发了农民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更让我们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引发了一场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的深刻革命,进而推动了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保定市委书记王珽玖深有感触地说。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始终坚持让农民受益的原则,扎实推进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

  “农村社会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一个拥有880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市,保定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文明生态村创建恰恰找到了构建和谐之基的突破口。”

  基于这一认识,创建之初,保定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让农民受益,让创建工作真正成为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成为和谐社会的破题之笔。

  创建工作不是只抓几个点,必须整体推进,惠泽广大农民。该市认真调研,制定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衔接的“三步走”创建规划:将全市6190个行政村全部纳入2004—2020年创建规划,并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分批实现”的原则,制定了示范型、普及型和过渡型三类标准,分层次推进,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刀切。

  突出重点,急事先办,是搞好创建的关键。该市从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硬化、绿化、净化、沼气化”四化抓起,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制定了《保定市文明生态村“四化”及家庭建设指导标准》,使创建活动一开始就受到群众的欢迎———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出行难的问题,他们多方筹措资金,修整村街道路,仅去年,全市就投入硬化资金4亿元,完成了530个村的通村公路和521个村的主街道硬化任务;

  “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是不少农民的迫切愿望,各级各部门组织农民植树1123万株,使村庄周围、村路两侧、庭院内外到处郁郁葱葱;

  院街净化是富裕起来农民的追求。市里不仅抓集中整治,还及时制定了《保定市农村垃圾管理办法》,建起长效保洁机制,首批创建村有80%以上建立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去年以来,首批创建村共拆除私搭乱建15236处,清运各种垃圾98万多立方米,推广沼气池8万个……

  与此同时,农民群众关注的村务公开、民主议政,星级文明家庭、文明生态庭院评选等活动也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全市新建文化活动室225个,体育健身场所374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5.2万个,成立群众文艺宣传队560个,首批创建村全部制订了村规民约并建立起自治组织。

  人居环境的改造激发了农民群众投身创建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首批创建村群众自愿捐资达1518万元,出义务工38万人次。 促进发展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根本所在。要不断拓展创建活动的内涵,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涿州市义合庄村通过文明生态村创建,不但改善了居住环境,而且优化了投资环境,去年引进项目6个、资金5000多万元……在保定采访时,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文明生态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例子。

  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这一深刻内涵,该市在实施“四化”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核心,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要与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相结合,突出抓好“五进一出”,即进城、进企、进棚、进市、进校和劳务输出。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各地围绕创建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易县、涞源、顺平、安新、涞水、满城、阜平等县在市旅游文物局指导下,把创建活动与旅游工作紧密结合,使农家旅游产业得到发展;定州、徐水、清苑等县市把创建活动与生态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农民增收;北市区、新市区、南市区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文明生态村,为农村融入城市、农民变为市民创造了条件……

  “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龙头工程,启发着我们创新理念,把‘三农’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解决好。”保定市委副书记武国堂介绍说,2004年,市委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农村工作委员会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抓农村工作的合力,发挥了农工委在农村工作中牵头抓总的作用。

  去年8月,市委农工委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工作实际,精心筛选6家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市22个县(市)巡回报告23场,使6万多农民受到教育;紧接着,他们又组织了保定市首届农副产品推介交易会,使农民与北京、天津的商家面对面,成交金额15亿元。

  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促进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43元,同比增长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6%,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达到38个,全市有16家龙头企业步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项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政治任务。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尽管第一批帮扶工作已经结束,3月17日,市教育考试院的马际云等三名下乡干部又回到帮扶的徐水县西留营村,并请来市农业工程学校的老师,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项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政治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如今,这已成为保定市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保定市四套班子42名领导干部每人都确立了一个联系村,深入基层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深入基层视察,积极建言献策;116个市直部门及县(市、区)单位建立了帮建责任制;全市近千名处级干部分包文明生态村建设……

  文明生态村建设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到目前,全市投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的资金累计已达3.26亿元,其中市县乡财政直接投入资金1亿元,市直各部门筹措帮扶资金1200万元,并确定今后财政支持文明生态村的资金增幅不低于财政增长比例。

  如今,随着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深入,一个城市支持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正在保定形成,145个市直及相关单位主动投入到第二批结对帮建活动中。本报记者王晓东张素娟史文通徐华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
    光明日报:和谐意识是构建和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环境友好型
    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河北创建“文明生态村”战略
    绿色中国与少年中国
    生态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