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旋律在心中

作者:苏州河    文章来源:绿叶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9


孙胜利(左)、马玉光一有机会就在一起讨论环保歌曲创作

  阜新,地处辽西,是一个煤电之城,也是国务院确定的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试点市。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孙胜利、马玉光,都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
  孙胜利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上世纪60年代末,刚满15岁的孙胜利就被父亲送进了部队,后来成为部队的一名文艺工作者。工作之余,孙胜利喜欢自己动笔写一些歌词,反映部队和民兵的火热生活。在17年的军旅生涯中,写歌成了孙胜利的第一业余爱好。
  1986年,孙胜利转业来到阜新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工作,不久又成为《中国环境报》的一位驻地记者。工作中,环保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使孙胜利感到由衷的敬佩与欣慰,而严峻的环境问题又令他深感痛心。为了表现环保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更为了给那些忽视环境问题的人们送去警示和启迪,孙胜利再次拿起了笔,从此走上环保歌词创作之路。
  1987年,孙胜利自己作词、作曲的第一首环保歌曲--《蓝天蓝天我问你》问世,甫经出版,便被收入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俗歌曲集《地球的孩子》。这次成功为他以后的环境歌曲创作增添了信心和勇气,此后,在孙胜利多年的环境记者生涯中,每逢采访时遇到令他感动和感悟的事情,他就用歌词把它记录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环保歌词渐渐积累了数十首。
  1999年初冬的一天,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曲作家为他的环保歌词谱曲的孙胜利,终于认识了时任阜新高专音乐老师的马玉光。
  马玉光是一位功底扎实、修养深厚的作曲家,从1978年到1993年,他先后就读于阜新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辽宁省教育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院文艺系等三所高校的音乐艺术专业,深入研习了作曲法、音乐评论、音乐史、合唱指挥、音乐教育学和声学等知识。1996年毕业后,他回到阜新高专任教。
  一个充满激情的词作家,一个极有灵气的作曲家,两人同龄,均属马,又有着共同的志向与爱好,因此见面后“一拍即合“。自1999年起,他们便经常深入环保工作一线,一起体验生活,一起进行创作,并一起进行对环保歌曲的宣传活动,他们的合作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几年来,他们深入基层采访创作,写出了《三江源》、《沙乡是我美丽的家》、《美丽的那木斯莱》、《生命的色彩》等多首环保歌曲,有些作品不仅受到专家的好评,还被收录到《中国民族歌曲选粹》一书中。
  2000年,为纪念“6·5“世界环境日,他们创作了歌曲《每年总有这一天》。为了更好地传播环保歌曲,作品出来后,他们还一起深入到市内的大、中、小学校教唱这首歌。在他们的倡导下,经当时阜新市环境科学学会的同意,成立了一个蓝天音乐演唱小组。为此,辽宁电视台专门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并在《绿色家园》栏目中,播发了有关这个小组的专题片,辽宁电台还播发了这个小组演唱的《每年总有这一天》。
  2003年上半年,他们又把脚步留在了校园和幼儿园,先后为少年儿童写出了《擦太阳》、《我是环保小画家》、《城里的娃娃捉小鸟》等10首少儿环保歌曲。同时,还配合城市开展的绿色家庭等活动写出了《绿色家庭》、《绿色城市是我家》等环保歌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6月,孙胜利、马玉光的环保歌曲创作生涯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他们多年来创作的环保歌曲被中国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小书《环保歌曲三十首》。歌曲《老人与天鹅》还获得了首届全国环保公益歌曲大赛优秀奖。
  在首届全国环保公益歌曲大赛的颁奖晚会上,千余名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
  对于所取得的成就,马玉光十分谦虚:“环保,是当今世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用音乐和歌声给环保插上翅膀,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17年绿色军营的生活,17年绿色歌词的创作。要问今后还干啥?养好环保这枝花!“孙胜利的回答不失诗人的自信、智慧和幽默。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