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志钢 求索人生的方向

作者:张桂茹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5
  早就听说自然之友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环保志愿者,可当我见到舒志钢时,还是吃惊不小。这恐怕是京城唯一一个穿劳动布工作服的文人,他高高的,黑黑的,瘦瘦的,朴素得有点“掉渣儿”,可他深厚的文史功底,使他深邃的目光充满智慧。他的环保行动常常是“单独作战”。他用留给女儿上大学的钱,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生态环境年鉴——《21世纪初中国生态年鉴》;为保护京城的汉石桥湿地,他奔走呼吁。

  醒悟者的反思

  1948年出生于越南的舒志钢,跟他的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却有着不同的思考。1969年,舒志钢插队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勐龙河边。随着知青的到来,这一代的原始森林遭到灭顶之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舒志钢充满深深的忏悔:“那时十七八岁,背包里揣上砍刀和斧头,走进荒无人烟的原始丛林,手起刀落,砍倒树木,建起知青连队驻地。”接着,大批随后到来的知青,对周围山坡的树木进行剃头式砍伐,种橡胶,建梯田。

  大自然的惩罚很快就开始了。知青到来几年后,一向安静的勐龙河变得暴虐起来。雨季到来时,勐龙河常常洪水泛滥。有一次经历让舒志钢终生难忘:泛滥的河水,包围了他所在的连队驻地,楼下的伙房和猪圈已经被洪水卷走,知青们聚在高处的房子里,感到脚下的地在颤动,大家用惊恐的目光注视着当时任副连长的舒志钢。他故作镇静地组织大家学习文件,只觉得汗不停地顺着后背往下流……

  当地老乡非常困惑:你们知青怎么了,自从你们来了以后,这里的洪水越来越厉害。舒志钢更是迷惑不解:我们是来建设边疆的,为什么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差,洪水一次比一次混浊?

  插队9年中,舒志钢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直到返京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酷爱读书的他看到了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舒志钢从借书卡上发现,自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借阅者。开始他以为这本书是抒情散文,只打算用半个小时一扫而过。但看着看着就认真起来。尽管这是一个缩写本,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给了他很大的震动:“以卡逊的看法,回顾反思赴西双版纳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去内蒙古建设兵团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行为,我相当震惊。我们砍伐宝贵的亚热带雨林,种上单一的橡胶,内蒙古的同学则开垦寒温带自然形成的草原种植粮食,使山洪暴发和草原荒漠化,野生动植物死尽逃光,单一作物又导致病虫害肆虐,随之又是农药的污染……我认识到,自己虽非破坏生态的决策者,但由于愚昧无知而成为自觉执行者,因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舒志钢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对阶级斗争这种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转化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舒志钢时时在反思:我是否善待了自然?

  这以后,舒志钢经常在报纸杂志上撰文,为保护生态环境呐喊:“在多年的旅行中,看见很多地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不需要有多少觉悟,只要有良心,就会拍案而起。”他常背着补了又补的背包在野地里转悠,走得多了见的也就多了,看不过去的事就来了。1990年他到灵山,看见遍地青草鲜花中,到处是游客留下的垃圾,他“无法忍受”,就拿起袋子,满山拣瓶瓶罐罐。一次他去延庆鸡鸣山,看见山下流过的洋河水,到下游浑浊不堪地流入官厅水库,他又“忍无可忍”,跑到下游的居民和水库的渔民中采访调查,找到了污染的原因,并在《北京晚报》上撰写文章,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2001年秋,舒志钢到北京顺义杨镇汉石桥湿地观鸟,那足有3000亩的芦苇让人心旷神怡。可当地人告诉他,要是再晚来就看不到这些芦苇了,因为这里要建高尔夫球场。舒志钢敏锐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京城唯一的湿地,不但长满芦苇,还有很多水鸟,一旦失去不可再得,对京城来说,是多么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啊。他走访、调查,终于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2001年10月6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还能看到这块湿地吗?》的文章,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人大代表、环保社团和京城各大媒体纷纷聚焦汉石桥。北京市政府和林业局派人考察后认为,这块湿地应该保留,并被北京市列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万亩。

  孤独的行者

  谈起自费出版《21世纪初中国生态年鉴》,舒志钢说,作为一个关注环保的编辑,一开始他只是想找一本较全面的生态图书作为资料,以了解中国的生态状况。他花了一年时间,走遍了北京的图书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却没找到。他很不解,生态环境是一切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历史上,有多少文明因良好的生态而发展,又有多少因此而消亡。在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广大国民日益关注生态环境的今天,全国每年的出版物数不胜数,竟没有一部反映当代中国生态状况的书。震惊之下,他便想干脆自己编一本。

  现成的书虽然没有,各媒体对生态方面的报道却不少。他便分门别类地把这些信息汇编在一起,共收集了2000年到2003年上半年1200位记者、作家、学者和环保志愿者等撰写的2800篇文章,全面展示21世纪初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这套书一编就是4年。说起这4年的编书经历,舒志钢的感受是困难重重。首要的是资金,舒志钢不是个富有的人,8万元是他的全部积蓄。也有人劝他寻找资金支持,舒志钢说:“我一个大男人,和别人伸手要钱,我拉不下脸。”干脆一咬牙,就把准备给女儿上大学用的钱花了。如今书出来了,钱的事却一直没敢跟女儿交代。

  收集资料的过程是相当孤寂的,常常一个人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刊,埋头工作。在此期间,用舒志钢的话说,自我剥夺了生活乐趣和休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寒冬酷暑漫漫长夜,中间还因为搬家,把两年的资料全部丢失,又从头做起……他是一个闲散的人,生活无拘无束。至今他还惊异,自己居然把这样一个繁重、枯燥的工作坚持了下来。

  这套书分《绿色中国》和《绿色北京》两册,书中涉及了生态环境状况;沙尘暴、荒漠化、干旱等灾害;绿化与造林;人与动物的故事;水资源保护;旅游与环境;野生动物与驯养动物保护;环保志愿者及团体等10多个问题。书籍出版后,他把头版的1000套无偿分赠给政府相关机构、环保社团和热心的环保人士。

  “我知道,在聪明人眼里我是做了件傻事。不过,只要有价值,一生中做点傻事也是应该的。”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