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环保志愿者廖晓义:辛酸与幸福并存的人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央视面对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7
《面对面》4月1日播出节目《走近环保志愿者廖晓义哓义》,以下为节目内容。

  她是要拯救地球的“狂人”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环保。

  她是世俗社会里的“异类”

  我不给任何企业做任何代言人 我们很贵,买不动

  她自认是个不成功的女人

  我一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

  人们称她是最有责任感的地球的女儿

  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天地良心,我觉得我在做为天地该做的事

  《面对面》带您走近环保志愿者廖晓义哓义,为您讲述辛酸与幸福并存的环保人生。

  人物简介

  廖晓义晓义

  非赢利性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创办人 负责人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访问学者

  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得主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环保顾问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社会公益奖得主

  精彩对白

  记者:你们靠什么生存?

  廖晓义晓义:用过去话说,吃了上顿找下顿。

  记者:你的动力是什么?

  廖晓义晓义:自己的生命就是这方水土养的,它有问题的时候,你不可能不管

  记者:有没有撑不住的时候?

  廖晓义晓义:可能是天意吧,就不让你垮。

  记者:你觉得你能阻止别人践踏生态的脚步吗?

  廖晓义晓义:就是所谓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正 片

  解说:

  2005年12月28日,“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正式揭晓, 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的创办人和负责人廖晓义晓义荣获本次年度社会公益奖。

  主持人:年度人物出来了,大家都知道廖晓义晓艺获奖了,但不知道你为什么获奖?

  廖晓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获奖。开始跟我说这件事,我都觉得当时有点奇怪,因为这是一个经济的精英,这个经济的精英就是在推动,也可以说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的精英们,怎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也觉得很奇怪

  主持人:那您怎么看这个奖呢?

  廖晓义:我觉得这个奖说实在让我很感动,因为环保被整个社会认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我和我的伙伴们,很多年的努力之后,有一天能够得到经济界的精英的这种视线的关注吧。

  主持人:为什么这些人群对你来说特别重要?

  廖晓义:因为所有的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后果,对吧,所有的问题,生产消费、贸易投资,实际说都是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只有这种经济行为从源头上改变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经济的人群他有这种环境意识的时候,环保才能最有效。

  解说:

  2005年,中国各界都在大力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民间环保组织代表,廖晓义晓义也带领她的团队发起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这项活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积极响应,全社会由此掀起了一股空调节能热潮,许多单位都签下了“承诺卡”,承诺夏天空调不高于26度。

  [颁奖晚会上主持人介绍空调行动的影响和成果;颁奖]

  主持人:廖女士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环保事业,为此付出了很多,此时此刻拿到这样一个奖项,有什么样的感言。

  廖晓义:我想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我们的节能三字经,叫冬18(度),夏26(度),省空凋,换灯泡,爬楼梯,不待机,骑单车,坐公交。

  此时的廖晓义晓义和她的地球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几年前,廖晓义晓义就在为空调节能行动而四处奔波了。几年间,为说服人们改变空调温度,廖晓义晓义几乎跑遍了北京市所有的公共场所。回忆起那段日子,她用了八个字来描述:历尽艰辛,受尽屈辱。

  主持人:如果说按照你们所说的,冬18(度)、夏26(度),你们对能源有什么样的贡献呢,算过账吗?

  廖晓义:如果我们只拿北京为例,如果我们都达到26(度)到28(度)这个期间,那么一个夏天北京能省至少三亿度点,有一次我在哪儿车上听见什么人说,他们什么什么,收音机里说,交通台,你们路上很冷吧,我们现在还热得很呢,我们像被窝一样,我想他说这种话的时候,他一定不知道,这种冬天的时候,把室内温度搞得像被窝一样,他的后果是什么。

  主持人:但是问题是你让人家接受他,是不是最舒适的一个温度。

  廖晓义:舒适这个概念,你看怎么看。我们发现,夏天的时候,很多温度,很多车和大酒店是18度,为什么夏天你可以18度,冬天你不可以18度呢,为什么你夏天要18度,你冬天要26度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它调一下呢,冬18,夏26。

  主持人:依据呢?

  廖晓义:依据…

  主持人:你们的依据就是生活中间存在这种不合理,你们认为不合理。

  廖晓义:对,我们认为不合理,其实我们自从人进入这个恒温环境以后,人的生命功能在退化,比方说夏天你不出汗,一点汗都不出,那你那个毛孔该张的时候也不张,冬天你还是穿衬衣,一动就出汗,出点微汗,实际上就是冬天的时候,毛孔跟收缩的不能收缩,张缩的功能不能展开的时候,实际上整个新陈代谢都会受影响,这是中医大夫告诉我们的。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们为什么不早一点搞这个26度的空调,害得我现在已经得了病了,大夫告诉我,我得的是空调病,就是因为我车里头开的是18度,有时候还低一点,我睡觉也是18度,结果我就得了一种怪病,治都治不好,那这就是答案,你太违反自然规律,你肯定要受罪

  主持人:那为什么以前你没有说,今年当政府提出来节约的时候你们再说,适应时事。

  廖晓义:不,我们是2003年,当时那个时候是和大主流是对着干的,因为主流就是要拉动内需,我们就是要倡导节约资源,并不是说因为政府提出来节约型社会,我们才来跟着叫,从某种意义上可不可以理解是我们这样的组织的,更多的呼吁影响了政府呢。

  主持人:那么你们刚开始提出这个理念来的时候,推销自己的理念的时候,它一开始就被接受了。

  廖晓义:很难,事实上我们第一年,就是在2004年,我们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只是吆喝,当时我们就知道,上海有些酒店都尝试过,比方说26度这种,但是就遭到起诉,消费者起诉。

  主持人:但是这样做是合理呢,还是合法呢?我消耗能源我付了费,客户也欢迎。

  廖晓义:现在环保的很多问题,都是合法不合理。因为这个环境的法在滞后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正因为他滞后所以我们才要在合理下,先走一步,带动合法性。

  主持人:那顺着你们的思路,我们不要空调行不行,那不是更好吗?

  廖晓义:个别人是可以的,比方说我就不要空调,我此生家里不会有空调,我觉得不仅仅是环保的问题,更重要是健康,我就想夏天出汗,越出的汗越多,越高兴,排毒越厉害,新陈代谢越好,预示着我来年更健康。

  主持人:我看到你们办公室都有空调。

  廖晓义:我告诉你们我们地球村,2002年之前一直没有空调,我们住在六层楼上,每个人要到地球村来工作,先得问他怕不怕热,受不受得了热,愿不愿意出汗,后来终于遇到了一群,就是从天津来的一群朋友,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说你们能不能,我们给你们捐赠 ,捐赠我们就收,但是我们很少开,很少开

  主持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们提的目标都能够实现,都能成为一种时尚,可能GDP就要被改写。

  廖晓义:但是绿色GDP会增加。

  主持人:那我们需要哪样呢,或者政府会选择哪样呢?

  廖晓义:当然是越来越朝着绿色GDP靠近,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这一代人发展,如果我们还希望中国这个民族能够活了五千年,还再能活五千年。

  主持人:但是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廖晓义:古人的话也有道理,但是现在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消费的资源,比起古人来讲,不知道多了多少倍,而我们的人口又不知道比古人多了多少倍,像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节约,那我们就等死,我们有很多创造的空间,而不是说一定要选择最消耗资源的,最浪费的那种创造,那个不叫创造,那叫造孽。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在人类消费不断进步,或者按照你说的倒退这样一种潮流之中,你们的力量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

  廖晓义:我相信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这么多组织做的事情,非常微小,但是它存在着,我和我的伙伴我想都有一种傻劲,就是所谓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隔断:

  创办地球村,她如何面对别人质疑

  你们可以拿外国人的钱去开发,我们为什么不拿外国人的钱搞环保

  四处酬款,她如何保留自己的尊严

  我要钱的时候,我没认为我是在讨钱。

  [廖晓义介绍办公室和工作者]

  廖晓义:这是咱们村,我们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也有从国外回来的,你像我们毛达,就是从澳大利亚(回来),读了环境管理学,我们有一个大夫,他是学中医的,他现在成了网管,韩波是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双学位,我们还有学哲学的,迟田是日本的志愿者。你的专业是什么,使政治。刚开始就是几个女人在折腾,而且是几个老女人,像我这种,后来年轻人也多了,男孩子也多了。年轻度提高了,阴阳也平衡了,挺好的。

  解说:

  廖晓义晓义创办和负责的地球村成立于1996年,这是一个致力于进行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也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主要通过制作环保影视栏目、建立环保教育基地、在社会各界开展环境保护项目等工作,来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让环保成为人人都能自觉参与的活动。十年来,在廖晓义晓义的不断努力下,地球村已经从一个小规模志愿性团体发展为制度化管理的正规组织,地球村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

  主持人:你们标榜不赢利,那么你们靠什么生存?

  廖晓义:我们的生存,用一句不恰当的词来讲——“化缘”。你有一个好的想法,那么得到一些基金会,或者是企业的支持,然后我们筹资然后把这个项目做出来,然后又再去筹资,用过去话来说吃了上顿找下顿这么来做。

  主持人:容易吗?

  廖晓义:很难。如果筹资很容易,我们不止二十个人,可能就更多了,在中国呢,这种民间组织的概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呢,我们主要的来源还是从国际的一些基金会,和一些国际组织来。所以我们由此遭到了一些个别人的质疑,说我们拿国际的钱。我说现在又不是改革开放前的里通外国,你们可以拿外国人的钱去开发,我们为什么不拿外国人的钱搞环保,奇怪了。

  主持人:但是你还是个知识分子,你还是要面子的,那你伸手跟人要钱的时候,你怎么说?

  廖晓义:我要钱的时候,我没认为我是在讨钱,因为我不是为自己。

  主持人:能不能透露一下运作这样一个组织,一年的经费是多少?

  廖晓义:一百多万人民币,就是说基本能够维持我们二十多人的薪水,日常的办公费用,还有我们社区相关的活动,一直能够基本上往前走。

  主持人:没有志愿者吗,志愿者也拿薪水吗?

  廖晓义:有志愿者,志愿者没有薪水,志愿者是志愿者补贴,比如说管饭,然后每天有十块钱的交通补贴。

  主持人:如果有污染的企业愿意给钱你们,你们会接收吗?

  廖晓义:这是一个槛,这个槛在国际上一直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坚决不能拿污染企业的钱,有的呢又觉得,反正是他有出钱反正他要给,所谓的好事总是好事。我们在这样一个两极中间。 比方说一些石油产业,石油企业的这方面的一些项目的合作,也在考虑,但是我们要求拿人家的环评报告。

  主持人:但是你这种原则上的灵活性会不会导致你们自己本身工作性质的改变,比方说赞助费变成封口费了。

  廖晓义:绝不。至今为止我们从来也不接受这种要封口的这种资助,我们很贵,买不动。有一次有一个企业给我们多少钱,前提是带他的标,我就没有要,几十万,因为我说我不给任何企业做任何代言人。我觉得中国现在的有些问题,有些原则不能坚持下去,就是人还是太便宜了,一点钱就把口封了,一点钱就把良心买了,我们太贵了,买不了,买不动。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