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应重新认识水

作者:梅忠堂    文章来源:新浪文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2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只要水井不干,我们就不会了解水的价值。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全社会必须重新认识水这一关乎人民生存、国家安危的话题。

  水利部在深入分析宏观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 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指出,当前的水利工作要特别强调四点:

  第一,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第二,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要特别重视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第四,水利一定要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的社会。这个问题在我国虽已提出多年,但至今未能全面贯彻,其根本原因是:提高用水效率不单纯是水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场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命。

  两院院士张光斗在谈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水资源状况时指出,水资源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问题比较复杂。我国广大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缺水,不少地区因缺水出现了剧烈的城乡间、地区间的争水矛盾。目前,一方面缺水,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用水浪费现象。水旱灾害不断出现,水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再加上开源节流的投入不足,水利经济没有理顺,使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将达到16亿高峰,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将达到临界状态,对水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根据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发展,如不节约用水,初步估计2030年需增加供水2000亿~2500亿m3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黄、淮、海三流域2010年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水资源将不足400m3,当地水源已无潜力可挖,缺水只能远距离从长江调水才得以解决。而长距离调水成本高、投资大、资金筹措困难,并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制约,工程的实施难度极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