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华:环境文化建设与青年领袖人格塑造
——2005年第五期大学生环保组织冬季训练营文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环境文化建设与青年领袖的人格塑造。
我在这个题目下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谈关于和谐环境文化建设的价值判断;第二个问题谈基于环境文化条件下的人格内涵;第三个问题讲青年领袖与青年主体力量环境文化参与。
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反映为人的第一需要。因而,人们开始逐渐的由过去视生存为第一目标逐渐转型为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我想我们大部分同学每天早晨醒来,所想的可能更多的时候不是你的温饱问题,你更多考虑的是怎么实现你人生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最大化,所以我们把发展作为我们首要的目标。那么我们更加注重我们价值的追求和实现,同时我们一定会注意到或者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支持程度。马克思说,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最大的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社会的目的本身。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代表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的一种价值诉求。去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热烈反响,原因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普遍的价值诉求。什么是价值呢?当我们谈到价值的时候,我们比较哲学地来表示,价值就是客体和主体之间所产生的有用性,如果我们形象地说,同学们如果一天早晨你醒来,当你走出你的宿舍的时候,你看到外面的地都是湿的,那你这个判断是什么呢?天下雨了,但是大家注意我们对天下雨的判断只是一个现象的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们紧接着会有第二句话,我们说在北京,北京下雨了,北京的空气会更加的清新,北京的环境会得到改善,万物会得到滋润,这个时候价值出现了,自然的一场雨对我们人类来讲,对我们主体来讲,我们产生了一种有用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了这个价值。我们核心社会所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它正在于能够使我们每个人更好地去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特别给大家谈到一个理论,我们对我们社会的形态结构怎么看。我们提出一个三元结构的社会理论,我们一个社会最基础的是它的经济,社会的经济作为基础可以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元。但是社会仅仅有一个经济是不够的,社会需要一个对经济的管理、协调、指挥的系统,我们就会出现一个政治,我们需要秩序。我们的生活有了经济、政治就行了吗?还不行,我们的社会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我们精神的诉求。我们吃饱了穿暖了,我们有了社会秩序,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有文化生活,我们要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等等,我们最高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要有信仰,要追求信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正是谈到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层次就是它的文化,就是文化元。在文化元的下面我们可做的事情很多,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存在并不代表我们的本质,人的意义在于超越,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有意识,我们不断地去追求。
很显然我们谈到在现在社会条件下和谐环境文化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提出来了,潘岳先生认为,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就是环境文化。所以,环境文化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人对环境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当我们谈到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两个环境注意:一个我们讲自然的环境的生态平衡,这一点我想在座的青年才俊你们都能理解,我们的环境自然需要一个生态平衡。但是我觉得我们更重要的一个是我们需要一个精神领域的生态平衡,或者说我们更强调就是做精神领域的生态平衡具有更大的利益,莎士比亚认为人是万物的精灵,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们改造环境与破坏环境交错的历史。从实践考察和理论的推导来看,我认为,人的活动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不仅是存在的,而且它的作用程度甚至具有无限性。那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特别需要强调,我们在人对环境的这种影响和作用中需要确定一个度,这里我们就尝试使用和谐作为一个尺度,或者叫做一个价值尺度。当然,环境破坏的越严重,也是危机人类生活的质量,人们就会也向往美好的自然的环境,进而能够愿意去重新营造和改善环境,进行环境的文化建设,或者叫和谐的环境文化建设。当然,在现在社会条件下和谐环境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而参与环境文化建设又会反过来构成我们当代青年,尤其是我们青年领袖的人格力量。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环境文化的价值判断。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基于和谐环境文化建设的人格内涵。
首先我们看关于人格这个词的来源,应该说人格这个词的来源最初是来源于我们中文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最初是有这么一个事,人格最初的原意是指面具或者脸谱,当时在古罗马的时候有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出,但是他眼睛有残疾,怎么样把面孔展现给观众的时候,他就有一个顾虑,这时候有人建议把他眼部遮住,然后他就去表演了,有人发现这个人戴上眼罩之后就个性特征非常明显,与众不同。于是有专家说人增加了这样一种修饰,改变了这样一种形象,更具有个性的特征,随后演变成个性的问题。
那么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身心和行为就会发现,如果说一个人经过一定的培养、一定的调整甚至一定的修饰,会更容易展现这个人内在的潜在的一种本质特征,所以大家知道我们在京剧里面为什么用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人更加明显的特征,花脸、小生等等,这就是根据人格产生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讲到青年领袖的发展,讲到我们青年领袖对环境文化建设的参与,我们为什么要提人格呢?就是因为人格具有表现事物、表现人的本质性的特征,换句话说,我们青年人能够对他人产生一种影响力,是在于他能够具有更好的人格。现在重要的是我们对人格怎么看呢?从哲学上有很多定义,我不展开讲了,时间的关系。
人格哲学上认为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法学的定义,法学里面认为人格是享有法律地位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社会学的定义人格是成人所具备的个人性能,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性和固定性的表现形式,他强调人格是决定人在社会上人的地位和特性和风格;我们还有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人格的本质是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进行的人际关系规范创造的凝聚结果,也是作为客体的人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确立的价值评论,主体人的创造活动与客体人的自我评价创造的统一。当然还有一般的定义是认为人格是什么样的特点,比如说他心理的历程,还有他对环境的反映,以及人与人之间和他们的差别等等。
我谈了那么多定义以后,我个人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存在的本质形态,他表现为第一以一定生物本能和心理特征为基础;第二在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注意是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第三在自然和社会关系中具有道德自律并展示自身形象和价值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模式。
那么这里面我特别要注意倒出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格特征,我们一直讲叫人格魅力它的内涵是什么呢?这里面我们提出一个三和谐的观点,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首先表现为他自我是和谐的,他知道他是谁,他能够选择合适的人生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为人之道、有效的平衡自己的情绪。一个人的自我和谐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谁最不知道自己,精神病院的病人最不知道自己。第二个,我们以社会的和谐,以社会的和谐就是与他人和谐相处,我们能够适应社会,能够亲和这个社会,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和谐。第三个和谐也是我今天所要强调的,就是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自然和谐包含了我们作为具有一个人格特征的人必须要热爱自然,适应自然,同时他要保护自然。可以说,这是在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一个人格特征。
我们想,如果我们是一个具有很好人格特征的人,他传递给同学们的是一个什么印象?我记得有一天我在上课的时候,上完课之后下课了,同学们都背着书包离开了教室,我上的是最后一节课,当我在收拾我的讲义,我把我的电脑要关了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女同学没走,一个个子小小的女同学,她就等着我,当我刚刚走出门的时候,她的手就轻轻的把电梯门的开关按下去。在这一瞬间,我感到她的形象变了,她的弱小的身躯变得很高大,在我的心中。可能人与自然的和谐变得很远,但是仅仅在一个手指头按开关的一瞬间她实现了一种人格的升华,因为她与自然是和谐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把对自然的理解和与自然的和谐看作好像是很遥远很大的东西。不是,它是我们身边非常非常近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热爱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正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人格的特征。
在这样的人格条件下,我们需要强调一点,我们一定要能够维持有效的调节行为。不管是你自己的和谐,你与他人的和谐还是你与自然的和谐,要能够进行有效的调节。
我们加一个问题就是人格的完善。我们讲到人格的内涵,现在意义的人格内涵是三个和谐,我们讲到怎么完善这个人格呢?第一点我们需要我们个人的智力和认知能力的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大家今天参加这个冬令营就是我们自身的智力和认知能力的持续发展。同时我们需要个人的感情稳定展示和丰富,我们爱动,爱生命,这正是我们内心感情不断地展示和丰富。第三个当然我们要有支配自己命运的决心,因为我们需要去改变,刚才讲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改造自然,也是破坏自然的过程。所以我们怎么样支配我们的命运让我们更多地去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第四点,我们要寻求我们自己与世界的统一,比如说我们现在谈到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我们个人的作用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有一个说法叫做思考全球,想到全球,我们行为坐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讲寻求和世界的统一,这是我们人格完善的途径。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人格完善包含很多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具体讲了。但是我想我们总是有一点我们要热情地服务于社会和能够帮助人,这是我们人格中很重要的一点。
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就提出人格的特征和我们的心智,人格的稳定性可比喻为心智,体现为每个生命主体对事件定义的掌控能力。生命智慧源于对事件定义的掌控能力,生命主题的三大类:我们说我们投入了100%,但是我们的掌控只是为零,这种情况像我们讲股市,你能掌握股市吗?有些人说有炒股的很多书给你,但是实际上写书的人都不能掌握股市,如果他能够掌握股市,让他稳赚不赔是不可能的。第二是投入100%,但是你可控的只占50%,比如说我们大家谈到人际关系,我愿意跟他做很好的朋友,他愿意吗?特别是我们同学如果谈恋爱的时候,你爱她,她爱你吗?但是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投入了100%,我们就可以掌控100%。从前两种情况看我们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第三种力量强大,强大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的信心、信念和我们的决心,我一定要做。你下多大的决心,就能有多大的收获。因此,这个我想我们是可以掌控。正因为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人格特征,在我们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中我们大家一定要按照第三种情况投入我们的100%,掌控我们的信念和决心,我们就会使事物的定义发生转变,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智慧,通过转化定义转化我的心境,现在说到一种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成功要素是他的心情,人们的心情是他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希望我们的青年领袖们,能够自己通过一种转换心情改变我们的行为,就会造成一个结果,我们就可以掌控我们的命运。
讲完关于人格的问题,我想今天回到我们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我们青年主体力量的环境文化参与。
我今天所要讲的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座的各位作为青年才俊,因为第一次给我发通知的时候定的题目是青年才俊的夏令营,我再进一步了解来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我们实际上就是学生领袖。但是我们讲的向学生领袖指明一点,我们说的这个青年领袖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他身上都有一种领导的潜能,都可以开发。应该说两个人以上就有领导。我们同学今天到了周末了,有同学说我们今天到香山去吧,那个女同学说:“不,我们今天去看电影去吧。”去香山还是看电影?最后看谁说服了谁。如果当乙说服了甲的时候,去看电影的时候,乙就是领导,因为他掌握了一个导向,决定了一个方向。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对别人的一个影响力我们会有一个决策力,这就是我们领导的潜能。所以,在座的各位应该说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所以,我给大家一个青年领袖的这样一个词。我因为在这个词下面我们大家去做什么?去带领一个团队。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没坐过汽车的?没有吧,都坐过汽车。但是,我反过来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开过汽车,请举手,我看一下,很少,我看不到20个人。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坐过车,但是可能有很多人没开过车,我想问一个同学,刚才举手的同学,你觉得开车和坐车有什么不同?
同学1:
开车比较紧张一些,注意力非常集中。坐车可以心情很放松,可以随便闲聊,心情比较放松一点。
李家华:
你请坐。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谈一谈自己对坐车和开车的感受?
同学2:
因为我现在正在学车,所以我属于感受比较鲜明的,因为原来一直坐车,现在开始坐在驾驶座上了,我感觉看的视角不一样了,因为原来坐在副座上觉得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是往司机座位上一坐,觉得什么都看得特别清楚。
李家华:
坐车呢?
同学2:
坐车即使坐在前排也不一定能够把什么事情都看得清楚。
李家华:
我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就从乘车和开车来看,当我们自己坐上车的时候,应该说我们自己不能驾驶,但是我们很放松,我们没有太大的负担,我们可以欣赏车窗外的风景,我们可以脑子里面想很多的东西,甚至我们可以打瞌睡。但是,有一点你不能决定这个车的速度,开多快你能决定吗?你能决定这个车的安全性吗?甚至你不能决定这个车的方向。我们开车的人是他第一点决定了我们走的方向,我们开往什么地方去。第二,他决定了我们开车的安全性,我们必须要保证乘车的人安全和我们自身的安全。第三点,我们开车的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的命运影响着他人的命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想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坐一辆车,当然我不知道你们现在开什么车,今后你会开什么车,但是我希望你们开一辆环保的车,是一辆绿色的车,或者说你们要成为一个绿色的车手,这辆车上所做的是带着我们要对我们的环境、对我们的自然、对我们的绿色产业的这样一个贡献,这样你就是一个领导,你就是一个引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一定要让我们的同学懂得,包括我们自己,环境是需要被保护的,生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坐到了这儿。
第二点,我想我们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要解决环境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我们是通过立法,通过一系列的法规,保护我们这样一个环境在这样一个法规下面去运作,这是一条途径。但是,另外一条途径我们是通过叫做教育。从更本质的意义上来讲,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是要依靠教育。因为法规我们只能解决现象的问题,只有教育我们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曾经有一个美国的学者跟我说,他说李老师我们两个探讨关于道德教育的问题,他说你不要费那么大劲,比如说环保的问题,以后我们完全可以靠科技发展在人的大脑里植入一个芯片,告诉你传递信息,什么是环保的,什么是不环保的。比如说当你去毁坏环境的时候,当你去砍树的时候,这个信息传递给你的时候,破坏环境是不对的,大脑出现一个抑制你就不去做。当你给大树浇水的时候,对环境是对的,就可以去做。他说通过做成一个芯片控制人的行为。最后我跟他说,你的科技可以去做到,但是我想最终肯定是行不通?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要这样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去做,这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我们人要诉求的道德价值。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通过教育让人明白为什么爱护和保护环境。在这个意义上我就想提出一个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进行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我们要进行同辈教育,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是近身的,靠近你身边的。所以,我希望我们要懂得青年主体力量的环境文化参与,要建立在我们同辈的相互影响,相互的帮助之中。
第三点,我想我们作为青年主体的力量希望强调我们期望未来。上个礼拜我看到这么一条信息,现在就在我们的天空有个相当于澳大利亚三倍这么大一个面积的空洞,刚好我去年10月份刚去了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国土很大,刚好跟澳大利亚三倍的面积臭氧层被破坏了,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根据媒体报道的信息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得了皮肤癌,这只是危害之一。因此,我们对自然的破坏带来了对人类的惩罚。但是我们期望未来这个洞能够补上,这个洞能补上吗?非常幸运的是在这个消息的之后说这个洞比原来前两年有变小的趋势。所以,我们曾经是悲观的,但是我们现在也是乐观的。这就是我们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我们期望未来,但是我想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我们的现在在哪儿呢?就在我们在座的同学当中。
这里我想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模式,它以人的全面发展、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它以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集体组织、集体组织与集体组织的和谐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发展既是高效的又是和谐健全的,这种发展模式需要培养广大青年具有自觉的为即将到来的绿色文明新世纪效力的综合素质。科学发展对现在处在成才路上的广大青年来说,也必须以整合性的观念来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与社会。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我们国家需要培养与使用善于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发展,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改善关系的,懂这样一些关系的青年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所以,我们青年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这里我特别想强调,我们青年参与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有三项学习,所谓学我认为第一个是要学习生活的常识,在生活的常识中我们能不能加进一个环保的环境文化的这样一种生活常识的学习。第二个我们是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在我们的生存中,我们有没有一个绿色创业、绿色生存的这样一种技能?因为很多地方让我去讲课,我就提出激情创业、科学创业、理性创业,我觉得还有一种叫绿色创业,你创造什么样的业,我想只有绿色创业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我们学会可持续生存的技能当中能不能包括我们绿色环保的技能。第三个也是我们最后的沉淀就是我们学懂生命的意义,前面我讲了那么多关于人格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说人们会敬畏权利,人们会在物质面前跪下,但是我想我们从内心来讲,我们最高的遵从或者最高的敬仰是对人格的敬仰,所以我想我们今天在座的青年才俊是未来的建设者、组织者,甚至是领导者,所以我们学习生活的常识、学习生活的技能、学懂生命的意义都代表我们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这样一些内涵,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认为我们这个学习应该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当然,环保怎么判断?我们个人有个人的说法,每个人所在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做过一个物理实验,我们现在把三盆水放在大家面前,中间一盆水是自然温度的水,左边的一盆水是很热的水,右边的一盆水是凉水。我请大家把手一个放进左边,一个放进右边,一分钟以后我请你们把手拿出来放在中间的这盆水,我想问大家这盆水是什么温度的?是热的吗?是凉的吗?都不是,准确的答案,我们的左边应该是热水的,进来感觉这个水是凉的,我们右边是凉的,进来感觉这个水是热的,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未来的青年领袖,大家对这个形势有一个判断,不管是宏观的形势、微观的形势还是综观的形势,我们在这样一个理性的环境下面看待绿色中国是一个理性的问题,那么我们看到今天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汇集在一块,去关心从事推动我们社会的环保事业和环境文化建设,但是我们回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身边、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需要怎么去做?我想一定要靠我们的影响力,要靠我们的说服力,当然也需要看我们人格魅力。这一点我想在科学的发展观上面,我们的心理自律与他人交织,我们的青年就会成为科学和谐环境文化建设的主题力量。
我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我首先讲一段话,好的想法必须通过善良勇敢的人用智慧和劳动将其变为现实,否则只不过是空想而已,这是爱默生的一段话。我们绿色中国一定不是空想,一定要把它变为现实。
我下面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自己开垦的即便是一寸,也是最宽广的土地,我改一个词叫自己守护的即便是一寸,也是最宽广的绿地,我们自己播种的哪怕是一粒,也是最诱人的果实,我把我的一切放进绿色事业的底片,让岁月的流水冲洗,最终我相信能够冲洗出一个与绿色文化环境共同发展的我们自己。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