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耕:人与自然和谐

——2005年第五期大学生环保组织冬季训练营文集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家园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2-21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首歌“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朋友,想想你是从哪里来呢?有人从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走来,有人从人流涌动的市场中走来,还有人从那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走来,但是有谁会说我是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家园中走来的呢?没有人这样回答。那么,我们的家在哪儿呢?是地球吗?这是惟一属于我们的家园吗?那么为什么这个可爱的大自然家园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引退呢?

  回首刚刚走过的二十世纪,人类的文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的确在高度发展,但是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二十世纪也是全世界资源损失最大、最严重的一个世纪!森林支离破碎、物种锐减、水资源短缺、沙漠躁动、黄河顿失滔滔,长江浊浪排空……

  说到长江,一首情诗不禁悄然上心: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简约的一首古老情诗,真实地道出了江头和江尾、上游和下游、东部和西部内在的联系。谈及黄河,歌谣立现: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然而,看看我们的现状吧:风在吼,沙在叫,黄河断流了,黄河断流了,河西山冈万丈焦,河东河北森林砍了,万山丛中水土流失真不少,母亲之河欲哭无泪焦……

  给你一个支点,你就可以撬动地球!地球是可以撬的吗?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啊,请不要随意地征服它、撬动它!

  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更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恶魔。地球的荒漠化终将造成人类心灵的荒漠化,而这种心灵的荒漠化则会反过来进一步加重地球的荒漠化。目前,地球上的荒漠化正以每分钟11公顷的速度蔓延,在中国荒漠化土地已经占国土面积1/3,而且每年还在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全世界的耕地正在以每分钟20公顷的速度减少,每年全世界丧失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爱尔兰国土。土地的危机就是饭碗的危机啊!请大家记住一个数字,我们每年增加的人口平均是1000万人,而我们每年减少的耕地是1000万亩。这两个数字竟然不谋而合!再来看看森林吧,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为此,我曾在北京麋鹿院设计了一个教育项目模式来演化森林消失的危机:森林→林→木→十。每当地球上消失一棵树木,生存的意义就会发生改变,最终孤立在地球上的只是骇人的十字架,也就是西方概念中的坟墓。

  辛弃疾曾这样描述大地母亲之美: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难不成最后我们还要对世人得意地宣告:我看江河多污浊,料江河看我也如是!所以,每次当我满怀激情地演唱国歌时,我都会大声地唱出来:……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其实,所有环境问题其实都归结于一个现实的问题--急速增长的人口问题。但是,更为严峻的资源消耗问题也伴随而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欲望也空前高涨:我国人均每日消耗的钢材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4倍,一天用掉的原油是40年前的6倍!“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限。“白居易尚且在那个时代就对人们随意挥霍资源的现象做出了深深的忧虑,难道我们还没有古人的那种意识吗?

  与人口膨胀呈鲜明反差的是野生生物的大量灭绝和濒危。目前,物种的灭绝将是一场比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更为惨重的生态悲剧。一个西方的科学家这样归纳了恐龙灭绝的哲理:当一个物种高度进化到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时候,也就是这个物种形将灭绝的时候。今天凌驾于所有物种之上的物种是哪个物种呢?这句话居然和一位两千多年以前的东方哲学家不谋而合--老子:天令其亡,必令其狂。

  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经使数百种动物因过渡捕杀、或因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目前,中国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57种,国际濒危物种占世界物种的1/4。而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每分钟就会消失一个物种。一个官员曾这样笑谈:“如果达尔文还活着,他工作的重心将会转移到物种灭绝的讣告上来,而不是物种的起源了。“达尔文虽然早已不在了,但是我郭耕还在--正好我工作的麋鹿院恰恰在100年以前是麋鹿发生灭绝的地方。我从灭绝事件入手,做了一个“世界灭绝动物公墓“,而且还写了墓志铭: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如果人类还在忘乎所以地糟蹋自然的话,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墓碑也会出现在这上面--当然,人类将不会成为最后的观赏者,因为人类的后面还有鼠类,鼠类的后面还有虫类。如果现在的我们还能称得上是理智的话,我们就应该立刻遏制住对自然的破坏、对动物的践踏。

  人类和野兽,到底谁更加凶狠?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天地狼心》,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几个真实的动物事件吧。1.活熊取胆:一只活熊被关在笼子里面,身陷囹圄,在它的肚子上插着一根管子,这是人们在获取它的胆汁!2.小犀牛失母:这是1998年我在印度时听到的一个实事。印度有一种旅游,就是骑着大象进森林旅游,当一对旅游者看到森林深处有两只犀牛时,希望能近距离观察一下,于是就驱使大象往前走。直到走到了两只犀牛中间,没想到这是犀牛母子俩,母犀牛误以为受到了威胁,就上前将大象顶了一个颠簸,随后又准备进攻时,野生动物安全人员的枪响了,结果世界上多了一个孤儿,少了一份母爱。3. 安全虎:在上海的野生动物园曾有这样一只老虎,公园负责人出于对游客的安全,而将它的爪子和牙齿都处理掉了,供人观赏。当面对游客时,这只惜日的山中之王终日懒散地趴在地上,而游客也就只能“望其项背“了。

  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一位探险家正在非洲大草原上探险。当他看到远方有一可以乘凉的大树时,就奔跑了过去。结果在途中遇上了一只猎豹,在豹子的阻碍下,探险家怎么也难以达到大树底下,双方僵持了一会儿,倒是豹子不耐烦了,扑上来张口就咬。急中生智的探险家在豹子的大嘴即将触及身体的一刹那,将自己的拳头一下子塞到了豹子的嘴里,并且使劲地往里捅。最后,豹子因窒息而倒下了。劫后余生的探险家慌不择路地带着血淋淋的手臂跑回了营地。同伴当然不相信他“赤拳搏豹“的神勇。当大家来到出事地点,顺着血迹,这才在大树旁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这只豹子,嚷嚷半天也没个没动静,这才确认豹子早已一命呜呼。当大家从树洞里拖出这只死豹子时,他们看到了蜷缩在洞里的三只嗷嗷待哺的小豹子。原来母豹子拖着奄奄一息的身体挣扎着爬回了家,完成了最后一次做母亲的神圣使命之后就咽气了……我们老说动物是没有语言的,难道它们也没有感情吗?

  地球曾是那样美丽富饶,大自然曾是那么五彩多姿,然而却因人类无节制的行为而走向混乱,也使我们走向孤独,走向单调。还是那句话,难道人类的非生存需要就必须高于非人类的生存需要吗?动物的欲望是生存,但是我们却为了可有可无的欲望而毁灭生存。

  关于生态道德,我们的先辈就早有呼吁,因为中国古代本不乏情系异类、护生惜物的环境伦理,许多著名的贤达之士都为我们留下过充满爱意的护生诗文。欧阳修:“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杜牧:“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所以说,保护和珍惜动物的生命也是一种行为道德。

  其实,行为方面的生态道德说穿了就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为约束,只要细心一些,从各方面我们都可以过一种非常简洁环保的生活。佛靠金装,女靠衣装,穿上裘皮大衣的女人并不能说就是一种美丽。因为她的美丽是通过伤害别的动物而获取的,这不是一种美丽,而是一种残忍。

  不知道大家了解豹猫这种动物吗?这种猫科动物有着极其高贵和华丽的皮毛,前些年,中国的一些进出口公司每年都有数万张豹猫皮出口,但近年来已经出不去了,为什么?因为欧美国家开始抵制野生猫科动物的裘皮了。在这里,我希望我可以作为豹猫的代言人:“地球上只有野兽才配披着裘皮!“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有很多衣服可以换,但是动物只有一件,我们为什么还要和它们争抢衣服呢?这难道不是对生态道德的一种糟践吗?

  蜂鸟或者是蜜蜂尚且知道只采花蜜,而不去破坏花朵。所以,我希望我们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更多的是师法自然,也就是效法自然。比如,我们在麋鹿园做了一个巨大的燕子窝,这个燕窝是可以进人的,我们希望能借此带给人类一种反思:如果你是小燕子,你愿意自己的窝被人破坏吗?在麋鹿园还设有这么一个小箱子,写着“小心这里有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以后,你就会发现里面还有一道门,门上写着“这是一种相当聪明的哺乳动物,肉不可食,毛不可用,骨不可入药,这种动物常对同类大肆摧残,更会对异类大肆残杀!“再打开这扇门,里面赫然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一面能反射人类形象的镜子。

  人类的伟大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还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己。当今最紧迫的不是开发,而是节流,不是扩大开发力度,而是降低消费强度,可惜,世人正陷入一种越浪费越体面、越节俭越难看的误区。

  其实,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为了使生命的每种形式都得到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所以,我说我们应该多一点浪漫少一些浪费。

  我们通常把地球比作一条船,一条能承载生命的诺亚方舟,而不是毁灭生灵的泰坦尼克。我在麋鹿院也做了这样一艘诺亚方舟,我真诚地向所有衷爱生命的人: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惟一有生命的地球,可是它并不惟一属于人类。但愿它不要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但愿它能成为人人都可以共渡的诺亚方舟。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