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 不完全等于“以纸代塑”

作者:周珏    文章来源:食品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6
  现今,环保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为整治“白色污染”很多地区已经下令禁止使用短时间内难以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一时间纸餐具独领风骚、出尽风头。这一切似乎告诉我们,“以纸代塑”才是绿色包装的必然趋势。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随着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剧,关注生命、关注环境与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是我国包装业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提出“纸包装是绿色包装的主流”、“以纸代塑”是绿色包装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纸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包装的发展将会给纸包装带来“商机”等等。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客观呢?如何评价绿色包装和怎样推广绿色包装牵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它最重要的意义是保护环境,同时也兼具资源再生的意义。绿色包装具有节省资源、能源、减量、易回收利用,避免或减少废弃物产生,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是贯穿于一个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技术系统。一个绿色包装产品必须从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全面衡量,才能够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并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保持良性循环。

  在如何发展绿色包装的讨论中,纸包装和塑料包装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似乎塑料包装是造成白色污染的“祸首”,而纸包装才是“绿色包装的主流”。纸包装作为“绿色包装的主流”,果真是那么完美吗牵答案是否定的。纸包装的废弃物固然容易降解、便于回收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从纸的制造过程来看,造纸所产生的废液可以污染河水。此外,像黄河断流、土地沙化、沙尘暴肆意作祟等环境问题,多是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所致,不能说与纸业毫无关系。所以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屡见不鲜,这一环境的改善可能导致另一环境的恶化。由于评价方法的不完善造成决策的片面性也并不罕见。绿色包装的成败得失,需跟踪考察评估,因此有必要建立能够全面、客观的对不同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规范性体系。这就需要寿命周期分析法LCA(LifeCycleAssessment)来对绿色包装进行综合评价。

  国际环境毒物学和化学学会(SETAC)对寿命周期分析法的定义是: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及废物排放的鉴定及量化来评估一个产品、过程或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担的客观方法。即评价某种包装时,要考察其从开采自然资源,经过加工制造成为成品供使用废弃后,被回收处理和再生,又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整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能量,产生了多少有害物质的评估系统。它可以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估、它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而不单单是产品生产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不仅考虑对一个地域的影响,更考虑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时考虑对将来潜在的影响。尽管LCA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众多的环境评估方法相比,LCA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评估方法,表现在评估的科学性、评估的深度和广度。

  就理论而言,LCA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评价工具,但实施起来却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成本/效益问题;评价方法的标准化问题;数据的可靠性问题等。由于不计环境成本,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传统包装工业和包装产品成本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而绿色产品则普遍价格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绿色餐具价格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发泡塑料餐具加上后期处理费用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价格优势使后者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以至于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包装产品失去竞争力。因此还需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保证绿色包装技术顺利推广和实施。目前国内泡沫塑料餐具已逐渐被纸餐具所替代,这种“以纸代塑”策略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纸餐具容易解决塑料餐具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它无毒、无味、不污染食品,废弃后能在短时间内降解,但对科技人员来说,必须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行为进行综合评估。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虽然在回收处理方面,纸比发泡塑料餐具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但从整个生命周期看,纸的能量消耗、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都比发泡塑料多。所以,以纸代塑也许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必须对其全面跟踪考察才行。

  绿色包装系统涉及一个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价一个包装系统必须用寿命周期法坚持考察整个寿命周期的所有环节对环境的总影响,才能做出正确、客观、全面的判断,避免决策上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大力推行绿色包装,不仅要开发和应用绿色包装技术,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评价、政策法规等体系在内的绿色包装实施系统。只有这样,绿色包装才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之中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