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沿海生态安全,我们需要多少红树林?(图)

作者:尹萍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7

阻挡海潮的红树林  范航清 摄

荒凉的滩涂,无助的水鸟

开栏的话:

    由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令全球震惊,也为我国沿海敲响了生态警钟。专家总结此次海啸教训得出结论:构筑"海防林",尤其是保护和建设好第一道屏障--红树林,是保障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宣传构建"海防林"及红树林的重要意义,让广大读者了解"海防林"及红树林,积极参与保护和建设红树林,本报与广东省林业局合力推出《聚焦红树林》栏目,欢迎广大作者、读者热情参与,踊跃投稿。

    

    包括印度洋海啸在内的众多事例无可争辩地证明:红树林可显著降低台风暴潮和海啸对海岸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是大自然为防御灭顶之灾给人类的恩赐。

    那么,目前我国沿海有多少红树林?要保障沿海生态安全,我们又需要多少红树林?居安思危,在可能的灾难到来之前,针对红树林建设工作,我们必须尽早做哪些事情呢?带着一系列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生态学会全国红树林生态学研究学组副主席、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

    长期以来我们毁灭了大部分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上的特殊森林,是沿海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因此素有“海岸卫士”的美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忠诚的“海岸卫士”已经剩下不多。范航清说,理论上估计,我国历史上红树林面积曾达25万公顷,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约5万公顷,但2001年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只有2.26万公顷红树林,而且93%的林子是天然起源的红树林,只有7%的林子为人工林。这一结果说明,长期以来我们毁灭了大部分的红树林,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任重道远。

    我国现有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

    据范航清介绍,我国现有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9084公顷),广西(8375公顷)和海南(3930公顷)3省(区),占我国红树林总面积的94.48%。海南的东海岸、雷州半岛、广西沿海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2763公顷、7242公顷和8375公顷,合计1.838万公顷,占我国红树林总面积的81%,是我国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树种方面,我国有真红树13科15属26种,半红树9科10属10种(不包括引种种类),自然分布在:海南25种,广东19种,广西18种,台湾17种,福建9种,香港11种,澳门5种。浙江在上世纪50年代曾引种1种。

    我们需要多少红树林

    范航清介绍,红树林维护沿海生态安全的功能与林分结构和树木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防浪护岸林一般要求红树林覆盖度大于40%,林子宽度达到100米到150米,高度达到2.5米(小潮差区)和4.5米以上(大潮差区),才能产生较好的消浪护岸效果。由大海到陆地,由灌木、小乔木、乔木组成的红树林带防浪效果更好。

    然而,目前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的状况是:至少85%的海岸没有红树林庇护,而且仅有的红树林也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有限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广大的零星分布的红树林的林带宽度常常小于100米,有的只有10米左右。

    对此,范航清深表忧虑。他说,护卫沿海生态安全,红树林越多越好。但目前我国可重建红树林的宜林滩涂已很少,初步估计仅在2万公顷左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宜林滩涂会变得更少。而其它滩涂种植红树林要么成活率很低,要么成本极高,有时还不得不利用外来种(如无瓣海桑、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因此,他建议,一方面要将红树林可生长的滩涂尽可能划为造林用海域,另外国家应将随着海平面上升红树林的后退空间考虑在内,将历史上原本为高大红树林生长区的沿海虾塘、盐田、盐碱地部分恢复为滩涂,在其上种植当地高大的红树植物,这样可使我国的红树林宜林滩涂扩大到约7万公顷,增加我国受红树林保护的海岸线长度,使生态防御能力大大增强。

    加强红树林次生林改造造林,增强防御能力

    除了数量之外,目前我国现有大量的红树林低矮、林分结构简单,也使得抗台风暴潮的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对此,范航清建议切实加强对红树次生林的改造造林和红树林湿地生境的科学管理。

    他说,人为强烈干扰是红树林次生化和部分林子消失、系统健康状况恶化和生态保护功能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管理工作不能就林而林,应该上升到多部门协调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高度。

    范航清还强调,加强对目前我国开展的红树林国债造林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工程实施部门和业主应加强与科研队伍的合作,提高造林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经费。

    红树林重建能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法律法规和行政是否是红树林保护、建设的惟一手段?范航清不这样认为。他建议通过大力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从经济和财政的途径推进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

    他说,红树林区资源丰富,目前我国已记录的浮游动物有110种,大型底栖动物有650种,红树林鱼类在广西有80种,红树林及周围活动的鸟类共有286种。因此可以研究和发展红树林区的生态养殖与动物资源增殖技术,解决传统养殖与红树林争夺滩涂的矛盾,创立绿色品牌,为市场提供健康安全、出口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红树林绿色海洋蛋白,让追求经济利益的动力拉动红树林的自觉保护和恢复造林。此外,红树林系统海洋药物、林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大众科普、周边土地的海景地产开发等均可为红树林区的当地群众带来经济利益。

    范航清说,总之,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如何与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关链接:    

    专家简介:

    范航清,1991获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海洋高等植物生态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和广西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全国红树林生态学研究学组副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红树林专题中国首席专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