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 ![]() ![]() |
|
|||||
| |||||
是什么挡住中国节水脚步 | |||||
作者:钟昱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8 | |||||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但节水建设才刚刚起步。在此次“节水中国行”中,我们不但目睹了各地采取的形式多样的节水良方,也发现了在节水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正视并想办法逐步解决它们,无疑会对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大有裨益。 走进浙江省义乌农贸城秀禾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映入我们眼帘。与传统的人工浇灌作业不同,这里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 在降水比较丰沛的浙江义乌,为何还要搞滴灌?面对记者的疑问,该公司总经理朱和辉介绍,他们公司引进的都是以色列的高级蔬菜品种,只有持续、稳定地供应水,蔬菜才能有比较好的品质,这是大田漫灌做不到的。此外,采取大棚避雨措施,也是为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而带来土地盐碱化。 朱和辉向我们总结了滴灌给他们带来的三大好处:一是节工。滴灌都是通过自动化设备调节水压来控制供水量,因而人工需要量很少。一般一亩地一年能节省30个人工,整个基地一年节省人工量达到4000个,节省成本10余万元;二是节水。人工浇灌一亩地需要用水60方,采用滴灌后只需29.7方,节水率达到了53%。同时,原来采取深井提水的电费现在一次也能省5000余元;三是生态保护。滴灌节省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了水体污染。对于一茬作物来说,一般能节省用药次数两到三次,节省成本两三百元。 虽然先期投入有些大,但生产成本的节约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显然让朱和辉尝到了更大的甜头。“我们生产的小黄瓜、小番茄和小辣椒,主要向义乌的宾馆、酒店、超市和茶楼等高档场所供应。由于品质好,外形也漂亮,我们的蔬菜一公斤能卖到六七块钱,比一般蔬菜高出三倍多。按照一亩地平均产量6000公斤计算,我们亩均毛收入能达到18000元呢!” 然而,就在这个滴灌基地四周,大片的农田依然裸露在外,传统的大田漫灌依然占据着主流。为什么效益如此好、又能节约诸多生产成本的滴灌没有大面积推广呢? “我们这个滴灌基地先期投入就有160万元,整个基地农田面积达到160亩。只有大规模的经营才能消化先期较大规模的投资,产生规模效益。现在各家各户那么点地,怎么能承受得起滴灌的大投资呢!”朱和辉一语道出症结所在。 在上海浦东科瑞天安花园采访社区节水时,社区里的一位老大妈得知我们是“节水中国行”中央媒体采访报道组十分兴奋。“你们来得好啊!咱们国家很缺水的,就应该多多宣传节水啊!像我们这些老年人,都是很注意节水的,洗菜、洗衣服、拖地的水,从不浪费,都可以冲马桶的。可现在的年轻人实在不行啊!我的孙子他们班有一个同学,洗手打肥皂后,从不关水龙头。老师批评他,谁知这个小孩还振振有辞地说‘我妈妈刷牙时从不关水龙头’!” 大妈说的情况显然不是个例。北京市和平街一中曾对本校133名青少年进行一项节水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96.7%的青少年认为目前节水很有必要,但仅有15%的同学认为可以重复使用水。整个问卷统计下来,具有节水意识的同学比例只有可怜的2.26%。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曾指出,全民的用水观念与中国严峻的水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节水的战略地位、全民的节水意识不高,公众参与不够,与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极不相称。 让人欣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今年“节水日”,水利部、教育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启动面向广大学生的节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首批命名北京节水展馆、天津市滦水园、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展厅为全国节水教育基地,已向广大学生免费开放。 “我们现在正在跟教育部门协商,有望很快将节水教育写进中小学读本中”,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郭孟卓向记者透露。 长期以来,我国涉水事务管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的水利建设由水利部门负责,城市供水由建设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则由环保部门牵头。 “多龙管水”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不久前由建设部门主导的“世界水大会”,就让水利部门的人士颇感尴尬。 “城市供水这一块的蛋糕实在太大了,整合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一位基层水利人士向记者表示,“全国在省这一层次搞水务一体化改革的也就上海市一家。但上海这点地方,实在是很特殊的,在其他省要全面推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分工似乎更明确一些。“我们主要负责‘面’污染,也就是河道和湖面的治理。他们环保部门主要监测各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也就是点污染治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叶寿仁向记者介绍。 然而,矛盾还是不期而至。“我们花了好几千万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用来监测河道水质,但我们的数据拿到环保部门,他们就是不承认,又自己单独搞了一套!”浙江省一位基层水务部门官员向记者抱怨。 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水务管理比较好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荷兰,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真正做到了一体化管理。最突出的一点是,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全部由一个部门负责。如英国环保局一管到底,不设水利部,水管理直接进入市场,政府只是宏观调控。荷兰则由水利部门负责。法国水务局进行质与量统一管理,包括收取水费、排污费,水资源开发,供水等。法国的管理方式在当今各国中比较普遍。而跨省、跨地区的大江大河是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质与水量统一管理。例如法国就按大流域分设6个水务局,荷兰以流域为单元设立水董事会,由水法赋予权力,依法管理水量水质。 “只有水务管理体制理顺了,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当然也包括节水建设,才能真正高效而持续地运转起来。”一位长期从事水利研究的专家这样表示。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节水灌溉 节水又节电 节约理财过日子 节水要靠两只“手” 杜祥琬: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保护生命之水 全世界在行动 我家的“环保长” 我的恋水情结 让我们这样用水吧! 节水的意义 节水从我做起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