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8.5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
2008年,全国实际使用的海洋倾倒区54个,倾倒的废弃物主要为疏浚物,倾倒量为12 445.87万立方米。
2008年全国各海区疏浚物海洋倾倒情况统计
海 区 |
使用倾倒区(个) |
倾倒量(万立方米) |
渤 黄 海 |
13 |
3 212.03 |
东 海 |
28 |
6 579.90 |
南 海 |
13 |
2 653.94 |
合 计 |
54 |
12 445.87 |
注:表中数据为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统计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倾倒区及其周边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良好,底栖环境状况基本维持稳定,对倾倒区周边海域的功能和环境质量无显著影响,个别倾倒区的水深和周边海域的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因倾倒活动产生较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倾倒区利用不均匀,局部区域淤浅;倾倒区周边海域底栖生物种数和密度下降,生物量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2001-2008年全国各海区疏浚物海洋倾倒情况
8.6 海洋油气区环境状况
2008年,国家海洋局加强海洋油气区专项监测力度,增加了油气区环境监测项目。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监测结果显示,油气区周边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维持良好,油气开发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环境及其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国共有海上石油平台136个,生产污水年排海量约11 675.85万立方米,钻井泥浆年排海量约55 915.86立方米,钻屑年排海量约39 224.35立方米。
2008年各海区海上油(气)田分布及排污状况统计
海 区 |
石油平台数量(个) |
生产污水排放量(万立方米) |
钻井泥浆排放量(立方米) |
钻屑排放量
(立方米) |
渤 黄 海 |
99 |
850.55 |
16 025.46 |
28 833.35 |
东 海 |
5 |
204.00 |
857.00 |
270.60 |
南 海 |
32 |
10 621.30 |
39 033.40 |
10 120.40 |
合 计 |
136 |
11 675.85 |
55 915.86 |
39 224.35 |
注:表中数据为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统计结果。
国家海洋局开展中国近海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监测与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2008年,国家海洋局启动了“中国近海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着手构建包含岸/岛基站监测、浮标监测、船基走航式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在内的立体化业务监测体系,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的业务化监测和评价。同时,组建了“中国近海碳循环监测与评价实验室”,为我国开展近海碳循环监测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的稳步推进和深化,将确定中国近海的碳源汇分布格局及近海对我国二氧化碳收支的贡献,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外交谈判中提供服务支撑。
|
2008年8~9月,位于广西北海市30余海里的涠洲岛发生溢油事件,造成环岛景区海滩较大面积污染,对涠洲岛海岸景观和渔业经济造成一定损失。事发当时,国家海洋局立即启动溢油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环境跟踪监测,启动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工作,同时组织力量全面调查事故原因,并已经查明溢油来源。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
|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