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规划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张家口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家口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9

  “十五”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的五年。面对严重干旱、严重非典、农村贫困、国企困难等严峻挑战和考验,全市人民在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共张家口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市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提速、增效、进位”为总要求,实施“四大战略”、发挥“两圈”优势、坚持“三化”方向、狠抓“四大工程”、突出“六个重点”,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多种困难,全面完成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按首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整后口径,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412.8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866元增加到9876元,年均增长11%。全部财政收入达到72.4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04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是2000年的4.2倍和2.3倍,年均增长33%和18.3%。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好局面。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2.9%。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528.4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76.24亿元。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百家工业企业振兴”活动深入开展,钢铁、机械、卷烟、食品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信息产业、风电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7.1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6%。实现利税57.02亿元,年均增长25.5%。“千村经济振兴”活动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1.07亿元,年均递增8.9%。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6.1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6%。以打造“四大品牌”为重点,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坝上消夏、崇礼滑雪成为华北旅游名牌。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70.26亿元,年均增长26.3%。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2亿元,年均增长16.9%。4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三个特大型项目、十大立市项目产生重大影响。“黄金岛”区域开发列入省“一线两厢”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区内钢铁、机械、电力、物流、商贸、城建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北方能源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华尚义风电一期3.4万千瓦工程并网发电;装机容量20.85万千瓦的国华尚义二、三期和北京国投风电项目、康保、沽源风电项目开工建设;蔚州煤电路化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怀安热电厂列入国家2006年备选开工项目计划。崇礼国家级滑雪基地已挂牌,第十二届全冬会申办工作得到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河北福田重机一期、宣钢技改二期工程建成运行;烟厂技改一期工程、清水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仙娜都欧洲风情园项目等开工建设;五年新增干线公路1620公里,县区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丹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张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08公里,跃居全省首位!

  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县(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县域(13个县和两个管理区)财政收入超过21亿元,是2000年的3.2倍,13个县区财政收入过亿元,7个县区超过2亿元。形成了优质葡萄酒生产基地、煤炭物流基地、风电和优质错季蔬菜生产基地。“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涌现出452个文明生态村。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市县成立信用担保机构18家,担保贷款1.6亿元。2005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0.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7%;实缴税金19.7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0.5%。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日新月异。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年均增长3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顺利完成,高新区和县(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张宣大道一期改造竣工通车,纬二路建设即将完成,平门外、西坝岗、西河沿、建国路、明德北道路改造进展顺利,中心写字楼、北方学院新校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市区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绩。225条城市小街小巷的道路排水整修等工程已完成。新建城镇住宅44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扎实推进。城镇化水平比“九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实现突破。重点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813户国有企业完成改革任务,“十五”后两年改制企业调整职工劳动关系3.35万人。贫困县区农业税全部取消。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精简。怀来县和张北县列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其它各项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以北京为中心的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京张合作对接、“京张合作论坛”活动成功举办。引进省外技术1135项,引进市外资金114亿元,比“九五”增长35%。其中,引进北京项目占省外项目的45%、资金占省外到位资金的50%。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8721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总额6.53亿美元,年均增长26.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奖44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2005年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40亿元,增长1倍。“普九”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高中入学率49%,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加强。改造学校危房2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校舍53万平方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获得省以上奖项80余项,其中国家级9项。2003年,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

  城乡疾病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初步形成,部分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高,参加各类比赛获金牌123枚。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14元,比2000年增加3136元,年均递增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9元,增加718元,年均递增7.7%。十项为民工程全面落实,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扩面7.1万人,医疗保险扩面33.8万人,失业保险扩面8.6万人;“两个确保”和“低保”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为近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补发历史拖欠养老金1.92亿元,全市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部解决。扶贫救灾工作扎实推进,第一批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持任务基本完成,五年共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68.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确保了城乡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住房安居、平安诚信、食品放心等项工程也成效显著,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5.54平方米。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绿色张家口”建设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取得实效。综合治理小流域3860平方公里。投资8.5亿元,完成生态林建设1225万亩。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关闭污染严重企业600家,在30多家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工业点源治理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2005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到270天。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文明行业、社区、村镇和单位。“双拥”工作实现国家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驻张部队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监督。支持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五年共办理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等1986件。平安张家口、诚信张家口、舒心张家口建设成效显著。“四五”普法教育取得实效,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制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行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安全生产得到加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民政、国土资源、国家安全、民族宗教、统计、审计、物价、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新闻出版、文物保护、外事侨务、地震、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方面工作也取得新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为“十五”计划的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增长3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20.6%、13.7%和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引进市外资金增长26.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7%。

  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全省第11位前移到第10位;外贸出口增速由第9位前移到第7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由第11位前移到第10位,增速由第9位前移到第8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由第3位前移到第2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城市第91位、河北省设区市第7位!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建设全面提速增效进位、综合实力登上新台阶的五年;是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五年;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全市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五年!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深化了我们对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一是必须牢牢把握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主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各项工作的“提速增效进位”,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把解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作为着力点,实施“四大战略”,狠抓“四大工程”,突出“六个重点”,立足“工业立市”,抓好重特大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三是必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推进“坝上大开发、坝下大开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区综合经济实力;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十项为民工程”,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是必须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化劣势为优势,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努力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定要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些宝贵经验,在实践中已产生了积极效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社会各阶层的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张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传统工业比重偏高;市场化水平较低,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凸显;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就业压力加大,扶贫任务艰巨,社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制还不完善,思想和体制障碍比较突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外经外贸规模小;社会治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些该办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办好,少数工作人员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根据“十一五”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这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围绕提速、增效、进位总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财政增长和城乡居民增收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为动力,主攻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利用“京津冀都市圈”、“晋冀蒙经济圈”优势,强化工业立市、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城镇经济的支撑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大为民工程实施力度,着力构建“和谐张家口”,努力实现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

  《纲要(草案)》明确了在实践中需要遵循的指导原则,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五个统筹”,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是坚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和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五是坚持统筹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六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促进。

  这些原则,体现了从张家口实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全面认识、深刻理解、认真贯彻。

  根据上述要求和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到201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生态环境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张家口”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纲要(草案)》提出的目标,既体现了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提速增效进位的总要求,也体现了为2020年实现“翻两番、三步走”战略目标打好基础的要求;既反映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既积极向上、鼓舞人心,又留有余地、切实可行。只要我们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倍加珍惜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能够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把我市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构筑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纲要(草案)》把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大力发展工业,稳定优化农业,做强提升服务业,扶持发展十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推进“黄金岛”区域开发、北方能源基地、崇礼国家级滑雪基地建设三个特大型项目,抓好十大立市项目,构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

  加快发展新兴成长型产业。利用我市和晋蒙丰富的煤炭和坝上稳定优质的风能资源,突出风电特色,坚持风电、火电、热电、煤炭、煤炭物流、石油物流全面推进,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把绿色煤化工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支持河北粤华、河北盛华、昊华集团等企业煤化工技改项目,推进煤化工园区建设。发展锗硅合晶、单晶硅、光电转换器等电子信息产品,建设涿鹿、怀来、高新区信息产业园,东花园软件园、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半导体材料和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整体竞争力。建设福田重机—大地专用车、宣化工程机械、张家口煤矿机械和张家口液压油缸等生产基地。支持宣钢集团重点建设,到2010年钢、铁、材产量分别达到700万吨以上,成为北方优质钢和结构钢生产基地。支持张烟二期技改,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以张药集团为依托,打造华北北部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发展以特色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按照高效、安全、协调、现代的发展思路,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奶源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乳业发展步伐。发展葡萄酒、啤酒和名优白酒,支持肉制品深加工,推进怀来4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搞好特色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与开发。

  加快矿业开发步伐。利用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建设煤、铁、有色金属、非金属四大矿业开发基地。注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张北华昊铁锌矿二期工程,搞好赤城等铁矿开发,推进金矿和铅锌矿勘探开采和加工,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规模开发非金属矿产。

  发展商贸旅游业。把发展城市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放到突出位置,强化城市的辐射功能。加快十大市场、十大物流项目建设,支持黄金岛物流园区、蔬菜物流市场、煤炭物流基地建设。2010年各类市场成交额达到200亿元左右。集中力量培育“早、爽、名、冠”四大旅游名牌,创建旅游强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崇礼滑雪、坝上欧洲风情园、涿鹿黄帝城、阳原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等十大旅游景区,优化六条精品旅游线路。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0亿元左右。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稳定完善惠农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设备装备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方式经营农业,用现代理念指导农业,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步伐。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对种粮农民的各项直补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百万头奶牛、百万亩有机燕麦、百万亩蔬菜工程建设,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0%左右。以“绿色”为标志,开发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制成品,打响张家口自有品牌。扩大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培育乳业、肉业、蔬菜等专业加工区。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技术、信息、销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坚持农业围绕产业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产业化经营率力争达到55%。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增加“六小”设施投入,搞好节水灌溉、集雨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河滩、山坡开发步伐。完成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计划。

  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以“千村经济振兴”工程为载体,扶持一批带动作用强的中心村,把特色产业做强做精;加大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力度,推进移民搬迁、道路交通、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等8大扶贫重点工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民的知识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新型种养业、非农产业和进城就业转移。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供销社经营方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和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机制。

  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完成第二批800个“文明生态村”建设任务。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力争4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邢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唐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衡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开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濮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漯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三门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信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