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心灵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心灵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李士菊 侯…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8

 

    三、社会主义和谐心灵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心灵的构建是为了使全社会和每一个公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安定团结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和谐心灵的重要特征是心理健康、品德高尚、平和宽容,能够理性地面对社会中诸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以平常的心态处理感到不平的问题,从而达到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并自己善待自己。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的结果构成的,而每人个人都对历史发展的合力都有贡献,因为每个人的活动都不是没有自觉目的和意图的,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凭激情生动的人。因此,不论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构建,还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都与个体的心灵有关,而心灵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既然心灵和谐主要是指个体内部的主观状态,那么心灵和谐就体现为个体的自觉。

    首先,要自觉选择正确的信仰,因为选择正确的信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心灵的前提。在我国,正确的信仰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选择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所以,从原则上说,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信仰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不应该存在信仰选择的问题。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区分,一个是党的信仰,或社会的主流信仰,一个是个人信仰,或公民信仰,前者的信仰不存在再选择的问题,这里的选择主要是指个人信仰。个人信仰有选择的自由,这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如宗教信仰、科学信仰、政治信仰等等,人们是有选择自由的,即使是对宗教信仰也有选择信与不信、信这种宗教或信那种宗教的自由。一般来说,信仰与和谐心灵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信仰的人,都有一种有“家”的感觉,是一种心灵的家园。因为信仰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追求,它为人提供一种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心灵和谐不是清心寡欲,心如死灰,而是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支柱,是一种精神和生命的归宿,是人们值得把生命的全部予以交付的终极价值。它是靠激情行动的,是通过行动把握未来的精神满足。之所以要求人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心灵时选择正确的信仰,正是在于只有科学正确的信仰才能真正构建健康的和谐心灵。虽然科学正确的信仰也是在现实中未实现的东西,是对未来事物发展可能性的预见和憧憬,但它是把信仰的对象同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具体、确定的目标体系,通过人们的努力有成为现实的可能。虽然宗教信仰也可以构筑和谐心灵,但宗教信仰则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虚幻期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体正确信仰的选择应该与主流信仰一致。因为只有科学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才能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也才会在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道路上义无反顾,不畏艰险,那种“杀头不要紧,为了主义真”的从容不迫,就是为这种理想信仰献身的精神。和谐的心灵是一种指向终极价值的关怀,只有科学正确的信仰才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健康稳固的心理基础。

    其次,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只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心灵和谐建筑在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心灵和谐是与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构筑社会主义的和谐心灵,不是孤立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和解决现实中生活中的三大矛盾,即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正是在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才呈现出不同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心灵,就是要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坚持正确的立场问题,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立场上,站在社会发展规律的立场上,在新时期,就是站在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场上,运用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这些矛盾,并在这些矛盾关系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此作为个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结合自己的特点,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解决当下与未来的关系问题。具体来说,顺应历史发展,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在现实生活中要全面、辩证看待问题,面对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能够理顺情绪,消除冲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缓和与解决矛盾。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根本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心灵和谐的构建,就是依托于每个人人生目标的设定,人生意义的确立和人生追求的行动之中的。

    再次,社会主义心灵和谐的构建应该融入与自然的和谐、与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的构建之中。心灵和谐虽然是一种主观评价状态,但要实现心灵和谐的构建却不只是主观的问题,融入社会的其他方面,并通过这些方面表现出来。(1)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心灵和谐的前提。这主要应该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情感和人的心态两个方面。人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在自然面前,宛若在神面前一样,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报恩之心,崇敬之心。但人类一经产生,便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人成了大自然的征服者,自然也就成为人化自然,或对象化了的自然。如果说从哲学认识论上主、客体的划分,形成了人与自然的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对立关系的话,那么历史和现实中人对自然的片面战斗和索取的关系,其结果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应该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的心态上,人应该把自己融入在自然之中,永远与外部环境保持一种协调关系。即是说,不管命运把你抛到了哪里,遇到了何种状况,都应该安之若素,荣辱不惊,随遇而安,并以博大的爱心爱周围的人,以淡定的精神写好自己的人生历史。(2)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是心灵和谐基础。人的本质既然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注定一生与他人打交道,于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你与他人的关系决定着你心灵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利益纷争,也有相互帮助和关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心灵,就是要通过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牢记“八荣八耻”,发扬团结友爱和积极进取精神,关爱他人,用宽容来化解人与人之间无原则的恩怨情仇,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奋勇前进,先进带后进,先富帮后富,为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凝聚巨大的合力。(3)内心世界的和谐是心灵和谐的主题和根本。人的内心世界是敏感的地带,是人性的储藏室,也最能展示人的神秘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外在的矛盾与人们内心的冲突、人们的欲望与意志品质的交锋都深深地表达着人的这些本性。所以,心灵的和谐是人所追寻的一种境界,而达到心灵和谐是通过心理矛盾的平和、化解来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心灵,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化解人们内心的焦虑、痛苦、苦闷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命运的给予,使心灵处于宁静平和之中,即使在无奈和命运的安排下心灵遭到重创,也要通过自我调节达到心理平衡。为此,不仅要选择正确的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要加强主体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这里,做人的尊严,独立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心灵,就是要引导人们崇美向善,保证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富裕起来的人们,富裕而不骄奢,玩物而不丧志,强大而不凌弱,以仁爱为怀,以人为本,使人们树立高远的精神追求,实现全面自由地发展。
                                                2006年10月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地址:石家庄 (邮编050091)    
作者简介:李士菊,1944年11月生,河北冀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哲学与社会发展;著有《科学无神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承担国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
侯建霞,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1974年10生,0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构建和谐社会 让全体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重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