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岳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岳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陈传伟    文章来源: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1

  湖南岳阳地处洞庭湖畔、长江之滨,素称“鱼米之乡”,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丰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也是新兴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把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与本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管住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总钥匙”,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方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设“民本岳阳”,核心是突出“以人为本”

  

  2004年7月,岳阳市委、市政府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根据“立党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民执政观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岳阳实际,提出了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民本岳阳理念的本质内涵是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激活民力、促进民富,实现岳阳经济社会和谐崛起。概括起来,就是“以民为本,和谐崛起”。

  在科学决策中尊重民意。岳阳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建设“民本岳阳”的决策过程本身就是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在充分掌握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本岳阳“六大目标”和“九项工程”,都与全市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使建设“民本岳阳”的过程,成为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过程。投资13亿元,全长11公里正在建设中的岳阳楼核心景区、沿湖风光带的建设,是一个集旅游开发、城市防洪治和民居改善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是广大市民盼望已久的民心民城工程。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启动沿湖风光带的建设,2005年完成沿湖风光带建设,2006年启动的岳阳楼核心景区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将于2007年7月竣工开放。

  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建设“民本岳阳”的实践中,岳阳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坚持从民生入手,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把对民本岳阳建设目标进行分解,每年都扎实办成几件实事。

   在推进改革中维护民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岳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让最大多数人受益的价值取向,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改革前,每一项改革方案的确定,都始终坚持把改革、发展和群众利益一起考虑,把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一起考虑。改革中,注重充分发挥职代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改革后,不是一改了之、甩手不管,而是确保改制后的企业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上缴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种社保工作,让广大职工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消灭“零就业”家庭,扩大就业、再就业,做好失业保障工作,切实维护改革改制企业职工的利益,在2004年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7万人的基础上,2005年,增加2万个下岗人员就业岗位。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14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3.5万人。

   在鼓励创业中促进民富。岳阳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民本岳阳’,过程中,坚持激活民力,促进民富,把鼓励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岳阳更快更好发展的内驱力。实践中,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农业、服务业等新领域,鼓励民资参与国企改革,重点扶持科伦药业、正龙食品、华奥纺织、中闽电机、加华牛业等科技型、外向型、吸纳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一年一个台阶,三年就实现了质的飞跃。据统计,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267.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36.6%飚升到42.6%。2006年,全市非公经济比重再次飞跃,到了50.1%。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扩张期,成为最具成长潜力、最富发展活力、最能壮大实力的主力军。

  在文明创建中提升全民素质。岳阳市致力提高人是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围绕提高全民素质抓文明创建、抓好文明创建促全民素质提高的思路,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创建和文化活动,提高了全民素质,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2005年,岳阳市进入了全国城市竞争力百强。《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岳阳被列入中国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个城市之一,排行第十二位。

  二、建设“民本岳阳”,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

   1、民本岳阳强调协调发展,夯实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民本岳阳是执政的理念,更是发展的理念。民本岳阳理念主题是实现岳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岳阳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强市。

  发展是实现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的立足点,经济增长了,实力增强了,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物质保障。民本岳阳理念探索的发展路径是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本岳阳九项工程。九项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民本岳阳理念强调的发展重点就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现代农业。

  2、民本岳阳强调改善民生,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民本岳阳理念秉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坚持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从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群众的油盐酱醋抓起,切实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大力营造机会均等、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地赢得群众认可。

  3、民本岳阳强调干部带头,强化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落实。民本岳阳理念倡导树立百姓利益高于一切、万事民为先的形象,班子团结奋斗、坚强有力的形象,干部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的形象,人民安居乐业、奋发进取的形象,致力于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岳阳市在民本岳阳建设中,实行“建设民本岳阳年度综合考评”和“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两项制度,全面推行有错无为问责制,激励干部想事、干事、成事。市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胆启用善谋发展的干部,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上,按发展的需要培养干部,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干部,借发展的舞台锻炼干部,引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施展才华。

  三、建设“民本岳阳”,成效是实现“和谐崛起

  民本岳阳理念,不仅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而且以其思想上的前瞻性、内容上的科学性、表述上的严谨性在理论界产生了积极影响。2006年8月10日,在全市“践行科学发展观暨民本岳阳理念与实践”研讨会上,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认为:“在地级城市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岳阳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国作了开先河性的探索,使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地方实现了由理论向理念的转变,由宏观向中观的转变,由认识向实践的转变。这是岳阳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自觉、一种信仰、一种水平、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品德。”岳阳市不断强化民本岳阳的执政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本岳阳建设的九项工程,就是对科学发展观最透彻的理解、最具体的落实。民本岳阳理念指导实践的成效已经明显显现。

  第一,经济结构调优,崛起潜能蓄势待发。通过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的实施,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一批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国有企业改制搞活,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兴起,县域工业园初具规模,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47.8:33.8。

  第二,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增速明显。岳阳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岳阳楼景区、洞庭风光带和城区主干道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相继启动或竣工,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城市百强。同时,县城、中心镇扩容提质,县域经济(6县市、屈原区)实现增加值389.5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53.0%。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城市之力带乡、以工业之力促农、以社会之力帮村”,农村正向富裕之村、秀美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迈进。

  第三,坚持服务群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注的利益问题入手,围绕农民增收、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建整扶贫、中小学危房改造、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和安全隐患整治等九件实事,办成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通过为民办实事,进一步理顺了群众情绪,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

  第四,干部作风转变,发展环境优化。岳阳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大家评”和落实“有错无为问责制”,对有诺不践、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从严查处。坚持“严”字当头,“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效果十分明显。干部有错与无为问责制,是“务实岳阳”工程一个最佳切入点,是激励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务实求真的推进器,是直击长期以来在一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现象的“杀手锏”。问责办法的实施,既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更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干部作风的好转。干部想事干事的多了,得过且过的少了;敬业奉献的多了,应付拖拉的少了;主动作为的多了,不作为、乱作为的少了。

  第五,社会稳定运行,确保一方平安。岳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是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大力改善了民生。三是切实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目前,岳阳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着促进中部崛起,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诸多机遇,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抓住机遇,优势优先,就一定会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和谐崛起。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以人为本与环境友好
    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问题
    常纪文: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绿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
    汞污染不等于健康危害
    人与自然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六中全会研究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政策研究开
    "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