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侯建民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主线贯穿着人类社会始终。众所周知,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在自然中诞生,又必将在自然中消亡。人与自然水乳交融,不但组成人体各部分的元素来自于自然,而且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都源于自然,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工具和栖息场所。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反作用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已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招来了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实践活动证明,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只有使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社会发展面临资源日益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低利用和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来实现的,表现为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污染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换来的。国家环保总局首份中国绿色GDP报告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达到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达3.05%。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近年来,我国在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已经陆续亮起“红灯”,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普遍吃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监测表明,2004年“电荒”席卷21个省区市,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3000万千瓦。目前全国660多座城市有2/3缺水,其中1/6严重缺水,因缺水而导致工业总产值损失大约每年有2000亿元。此外,沙尘暴、水旱灾害、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和资源产业的生产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生态环境事故频繁发生,无不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

  (二)资源“瓶颈”凸显。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部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甚至1/5。如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国内资源供给不足,导致重要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加深。我国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34%的原油依赖进口。同时,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尽管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耗大国,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所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而单位GDP能耗则分别约为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6.58、4.49、3.65、2.59倍;即使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也是印度的1.24倍。

  (三)生态环境恶化。当前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无限制生产,也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直接破坏了生态和污染了环境。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和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国,每年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已经占到了当年全国GDP的3%~7%。同时,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以及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和城市建设等不合理开发,造成耕地急剧减少、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致使水旱等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突发事故频繁发生。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地球还会变多暖(组图)
    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
    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 建立环境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
    绿色理念从身边开始
    人与自然和谐:拯救地球母亲
    强化法制建设,促进人与自然
    以环境友好支撑和谐社会
    关注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和谐
    资源节约才有可持续发展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