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侯建民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三、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势必会相应地增加资源消耗,对原本紧缺的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未来人口的继续增长必将给原本短缺的资源造成更大压力,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为尖锐。要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直接和可能的选择是开源节流。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或再生周期长,在特定地域数量有限,需要付出较大成本,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节流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式的有益探索。近年来,我国主动调低了GDP的增长速度指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将资源环境的损失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绿色GDP核算。同时,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紧缺资源和材料的替代产品,加强再生资源开发和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以及加大了治理环境污染力度。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资源日趋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来处理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还任重道远。据有关专家预测,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又要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不下降,未来资源供给量必须提高4~5倍,如果要想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8~10倍。

  (二)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这也是依据我国资源供给、环境承载能力等现实国情做出的明智选择。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减少资源消耗量、资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以缓解对资源需求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推行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产品绿色化等生产方式,减少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制止浪费资源现象。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需要政府做出表率,转变观念,成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导者、推动者,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其次需要唤醒全民增强节约意识和效率意识,从每一个人做起,自觉落实到行动和日常生活中;再次是要制定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法规和政策,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变革和战略上的突破。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不仅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均衡,有利于缓解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建设和谐社会也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和公平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极大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需要将资源节约理念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集资源、经济、技术、社会、法律和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等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参与,而且需要资金、技术以及法规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持。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生产和评价体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工农业生产。建立绿色GDP监测评价体系,将资源节约与环境质量列入政绩考核指标,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究、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的“两高一资”产业。加强清洁生产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利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总之,要把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三)健全完善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的制度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有关价格、税收、财政政策,以及能耗标准、水质标准、大气质量标准,规范资源开发利用与污染排放。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等。探索和建立适应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企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努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应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重要资源的保护、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相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资源浪费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各地区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乡规民约,增强群众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五)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行动。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国情、勤俭节约、绿色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绿色消费意识、适度消费观念等。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民间组织、明星等组织和个人的带头作用,提倡节约、爱护环境。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消费、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作者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秘书长。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地球还会变多暖(组图)
    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
    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 建立环境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
    绿色理念从身边开始
    人与自然和谐:拯救地球母亲
    强化法制建设,促进人与自然
    以环境友好支撑和谐社会
    关注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和谐
    资源节约才有可持续发展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