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农业循环经济

作者:杨其光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6

    一、中国传统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考古证明: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就有了水稻栽培,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有以种粟为主的农业聚落。中华文明建立在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 春秋中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农业也进入传统农业阶段。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和科学的农学理论。

    1.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一是集约利用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中国历代都在扩大耕地面积,同时创造了圩田、涂田、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连作替代了休闲制,并创造了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方式。明、清还出现了多层次配置的立体农业的雏形,如农谚说:芝麻混杂豆,上下三层楼,芝麻头上飘,红豆缠中腰,绿豆地上爬,通风透光产量高。这样就实现了“种无虚日”(延长种植期),“种无闲地”(间作套种),充分利用了光、热、土、水资源。

    二是精细的栽培技术。历代农民通过驯化、引种与育种相结合获得许多高产优质的动植物品种。在良种选育方面,采取种内杂交、种间杂交等多种手段,开创了系统选育法。而且通过许多合理的栽培措施达到增加产量。如施肥,清朝杨岫就把肥料分为人粪、畜粪、草粪、苗粪、火粪、泥粪、骨蛤灰粪、渣粪(菜籽和棉籽饼)、黑豆粪(黑豆粉经发酵后和泥土拌)和皮毛粪等10类。还提出“时宜”、“土宜”和“物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农业生产措施。我国传统农业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方法维持了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几千年来,我国农田仍保持了地力,产量未降反而不断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中国的传统农学理论

    我国传统农学把农业生产看作是“稼”(农业对象)、“人”(农业主体)以及“天”和“地”(农业环境)诸因素组成的整体。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是一个由农业环境、农业对象和农业主体(人)协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应当用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观看待农业生态系统。此外,我国古代农业非常重视农业系统中废弃物质的再利用,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系统内物质的循环。

    农业环境的“天”指气候。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要与气候的年周期节律保持一致。《尚书·尧典》说:“食哉唯时”,就是说人类食物生产要不误农时。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特有的创造。

    “地”指土壤、地形等。我国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土宜论”和“土脉论”。“土宜论”是“因地制宜”,要求按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土类和不同地区特点安排和发展农业生产。“土脉论”把土壤看作有气脉的活的机体,土壤肥力是可以变动的,通过人工培肥可使“地力常新壮”,低产地可以被改造为高产田。

    “因物制宜”是指根据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和习性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栽培或饲养措施。

    至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中国传统农学理论认为“天人合一”,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参与者,人和自然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和谐的关系。

    二、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业过去是现在还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西部陕、甘、宁、新等地农业环境恶劣,地广而产粮少;东部江、浙、闽等地农业环境好,但人口密度太高,人均耕地太少,产粮也不多。安徽是中部产粮大省,但农村约有1500多万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对此,除了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工业的支持下发扬传统农业优点、精耕细作、用地养地、不滥用化肥农药外,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生物质产业,推进农业向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发展,大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力。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工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而言,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要求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农业生产是人类以生物的自然再生产为基础的产业。我国传统农业早已有了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并付诸实践。例如桑-蚕-桑及养殖-种植-养殖的循环。又如用地与养地结合,就是从土地取走的物质通过施肥还田,使“地力常新壮”。

    什么是农业循环经济呢?笔者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

    生物质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派生物、排泄物和遗体以及其中的生物质能。生物质中的每一种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组成部份,是相互作用、互为循环经济条件的不同物质组合形成农业循环的系统。

    第一种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如种植-养殖-种植。在我国各地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在种-养-种的基础上,还派生出猪-沼-菜、猪-沼-果、猪-鱼-菜等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种是农业-工业循环系统。如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造了多门类工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系统:甘蔗园是起点,生产出工业原料甘蔗,由甘蔗发展出糖、纸、酒精、建材等产品的工业生产,最后酒精厂的复合肥车间生产的专用复合肥和锅炉的部分煤灰又作为肥料回到蔗田。

    第三种是种植-养殖-工业-营销系统。如蚌埠丰原集团的主导产品是玉米,玉米加工制柠檬酸、制药、制燃料酒精、食品和饲料,饲料养殖家畜,肥料又返田。同时建立营销系统出售自己生产的各类产品,将种、养、加工、营销组合成一个系统。

    第四种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如沈阳市的辽宁亚洲红集团集葡萄栽培园、酿造和制药厂以及葡萄园观光为一体,形成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

    当然,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循环系统。

    四、生物质产业

    生物质产业即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生物质,是农业循环经济的扩展。生物质产业对解决当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人类严重疾病有重要作用,是一个朝阳产业,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生物质能、生物材料、生物农药以及生物医药都属于生物质产业的范畴。

    生物质能的转化产品有燃料乙醇(由淀粉、糖类转化)、生物沼气(由秸秆和粪便转化,可燃成份是CO、H2和CH4)、生物柴油(由植物油或废弃植物油转化,化学结构是甲基酯)等等。美国已开发的混合燃料E85由85%乙醇和15%汽油构成,价格比普通无铅汽油便宜22%。

    生物农药是具有杀虫杀菌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杀害虫的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和活生物制剂等。生物农药具有简便、有效、对生态和环境安全等优点。安徽省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若干杀虫杀菌生物农药厂,由于政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再加上设备工艺落后等原因,早已关闭或转产。在目前安徽省农产品从传统方式转向绿色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农药将逐步部分或全部替代化学农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  杨其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黄河三角洲的“绿巨人”:循环产…
    滨化股份自备水库———龙憩湖水库  一种机遇的降临是一定…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