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经济学理念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研究‎

作者:余来文 孟鹰    文章来源:现代管理科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12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形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旨在以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经济。以生态经济学为依据,从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发展循环经济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念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研究

  余来文、孟鹰

  摘要: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形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旨在以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经济。以生态经济学为依据,从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发展循环经济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以生态学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形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使人的劳动效率和自然生态效率协同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实行“3R”原则,即减量( Reduce) 、再利用(Reuse) 、循环(Recycle) ,一是“减量化”原则,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从而在输入端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二是“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三是“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这三项原则分别在生产消费的输入端、过程中和末端起作用,以保证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3R 原则,就是利用和借鉴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运行方式,在经济活动中,以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对废弃物实行循环再利用。

  企业作为自然环境中的有机体,具有与生物高度相似的成长性、竞争性、环境适应性、周期性等特征,要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发展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最有效利用资源,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建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社会发展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企业、社会发展的经济行为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行为的生态化。本文试图用生态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探讨在生态经济学基础上如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Kenneth Boulding的《飞船地球》和Herman Daly的《稳定的经济》等为代表的一些著作,被普遍认为是生态经济学的萌芽。他们首次强有力地对传统的无节制增长的观点提出了挑战[1] [2]。1968年Kenneth Boulding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随后,各种论述生态经济问题的论著相继出现,生态经济学随之发展起来。此后 ,不少经济学家开始从生态学与经济学相互结合的角度探讨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经济问题 ,初步提出了一些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理论 ,如“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农业”、“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等等。

  Daly(1993)等人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梳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有关论点,形成了渗透着产业生态化思想的经济学文献,为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树立了具有经济意义的生态伦理思想[3]。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在对经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融合生态性特征。Van Den Bergh (1999)对资源流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负反馈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使用政府的力量处理资源流动与市场功能、经济增长与生态消费、国际贸易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和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目的;通过建立“非物质 ”(dematerialization)过程来设计政府对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使经济运转方式向产品非物质化和废弃资源再利用方向转变[4]。Koenig等人 (2000)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性消费等融为一体,主张建立以副产品为投入品的市场交易体系,同时对物资流量、流动方式和速率变动等方面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解析,并提出相关政策以解决资源减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使产业生态化进程能够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加以推进[5]。 Den Hond(2000)研究了区域内企业的不同工艺间和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再利用 (Reuse)和循环 (Recycle),从经济意义上诠释了不同行业间物质代谢过程的有效性,推动了工业代谢 (Industrial Metabolism, IM)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6]。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论体系。产生了在产业运作过程中建立物质闭环回路的相关成果,满足了物质代谢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高的目标。由此,循环经济的 3R原则开始进入到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引入循环经济理论,引起学术界在理论研究及实践领域的关注。2002年以来,循环经济研究取得多方面的成果。已经从由理念传播、概念诠释阶段发展到理论体系建构阶段,曲格平认为,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7]。毛如柏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8] 。曲格平、刘平宁、李赶顺、刘学敏、左铁镛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是运用(遵循)生态规律的经济,主张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9] [10] [11]

  国内学者进一步探讨了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区别。解振华认为 ,循环经济不必要求经济活动按生态经济规律进行 ,而是要运用经济规律来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12]。生态经济学者主张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希望人类活动能按照生态学要求进行,在完全不改变自然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但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人类经济活动遵从的是经济规律,而不是生态规律。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每个经济人都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在生态环境可以作为免费的生产条件使用时,生产者总是倾向于违背生态学规律而使用它们创造更多的利润,生态伦理和道德显得十分无力。李凤岐从结构、功能、行为、特性、规律、目的等六个方面对生态经济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作了详实的分析,以阐述二者的异同: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及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应用,强调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 ,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14]。朱铁臻认为 ,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被多数学者视为循环经济的基础[15]。陶火生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和建构原则是以一系列的生态原理和规则为依据的,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辩证结合[16]。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4)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SENCE)”的概念,开拓性地把生态学研究的视角深入到以人类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协同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这一概念将共生共存、协调发展的范围从自然系统进一步扩大到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17]。

  上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性和生态性的融合,在实践环节也产生了相应的经济动力。

  三、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的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循环经济的科学性为前提,生态学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奠定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客观基础。循环经济最重要依据就是生态学以及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规律,研究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可以“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以生态学为科学依据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拓宽了人类利用资源的生态位宽度,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四、基于生态经济学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模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模式,以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要求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坚持生态与经济的结合,经济学原则与生态学原则相结合,要认识到人、自然和社会是有机复合的系统整体,以生态理念指导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要求经济资源的利用方式必须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平衡相协调,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者的统一。

  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企业层面的降耗、减污减排,区域层次的废弃物交换和传递,社会层次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循环经济运行基本模式是内循环模式,即企业对废弃物及报废产品与工具自行处理后再利用,是一种自我完成循环的模式。企业在构建循环经济时应当按这种模式进行设计,形成独立的循环经济系统。最典型的循环经济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3R制造法。杜邦公司在原料的替代上,寻找到一种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原料来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他们让这个车间的废物到下一个车间变成它的原料,废物通过梯形利用越来越少,最终形成“零排放”。

  在国内企业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中,我国最大的铜工业生产基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走在前列,真正做到“吃干榨净”。江铜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配套建设的闪速炉和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每年余热发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占目前工厂总用电量的14.4%左右;为防止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贵溪冶炼厂选择了先进的“二转二吸”回收二氧化硫,使总硫利用率达到97%,每年生产硫酸100万吨,并且促成了江铜的一个新型产业———硫化工产业的出现;此外,该厂通过技术改造,在空气制氧的同时,将外排的氮、氩制成液态氮和液态氩回收;在回收稀散稀贵金属方面,江铜依靠自主创新走出了“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路子,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利用炼铜后的“废渣”,回收稀散稀贵金属,成为全国最大的硒、碲、铼等稀散金属产地。

  从区域层次来看,通过园区内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企业间循环经济模式即 A企业的废弃物向外转送到专门回收、处理和再利用B企业,B企业利用A企业的废弃物作为资源生产产品,或者生产A企业可再利用的资源,形成A企业与B企业间的循环合作关系。这是发展产业园区或区域循环经济常用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卡伦堡工业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 ,把发电厂的热供给炼油厂和制药厂 ,同时解决周围居民的供热。发电厂脱硫产生的硫酸钙是石膏板厂的原料 ,同时硫酸可以被制成稀硫酸 ;发电厂用燃煤产生的粉煤灰来铺设公路 ,并供给小型的水泥厂。炼油厂的废水又可以供给发电厂用来冷却。这样在发电厂、石膏板厂、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关系 ;企业之间形成了共生 ,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发达国家,正在兴起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上述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美国有近20个生态工业园区,在加拿大、日本和德国很早就开始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在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非等,也正积极兴建生态工业园区。在我国目前有两个国家级示范园区,即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广东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还有浙江衡州沈家生态工业园区正在实践中。

  在社会层面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积累了很多经验。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环为目标的能源政策。虽然没有全国性循环经济法规,但半数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核心内容围绕三点:一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二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三是鼓励节能。循环消费是美国实施循环经济的一大特色。美国人开展循环消费的渠道很多, 既有家庭的庭院甩卖, 也有慈善机构创办的遍布全国的节俭商店进行的旧货交易,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一些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旧货买卖。由于循环消费观念的普及和循环消费社会机制的发展, 循环消费已成为美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现象,其社会效益和经济规模并不亚于以废品、垃圾处理和加工为中心的资源再生工作。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在法律体系和激励手段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较常见的激励手段有征收环境税、签订环境保护协议、排污收费及押金退款制度等。此外,德国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监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处理垃圾的情况,规定生产企业必须要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产生垃圾的企业必须向监督部门报告生产的垃圾的种类、规模和处理措施等情况;每年排放2000 吨以上具有较大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处理垃圾的方案,以便于有关部门监督等等。

  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因为资源有限,特别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尤其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首先是建立和完善了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体,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制订了一系列资金投入政策。在《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中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如在2010年资源生产率(GDP/天然资源投入量)达到39万日元/吨,循环利用率14%,最终废物处理量2800万吨,均比2000年提高或减少40%一50%。同时,对社会各方面,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在循环型社会中的职责和任务,规定所有的主体应互相协作、积极参加实现循环型社会的活动,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执行基于合理公平的费用负担的各种措施。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示意图

  五、结论

  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就是把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企业、社会系统,核心是使企业、社会循环经济系统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则和循环利用模式,强调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企业经营、社会生活用和谐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最小化的原则节约使用自然资源,通过对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从根本上化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用生态经济学理念建立企业、社会生态系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Boulding,K.E.,1966,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In:H. Jarrett(Editor),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RFF/Johns Press,Baltimore. 3-14

  [2] Daly,H.E.,Steady-State Economics Freeman,San Francisco,1977,14-32.

  [3]Daly,H.E.,and L.W.Ayres(eds.). A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cology [M].Cambridge,MA:MIT Press,1993.

  [4]Van Den Bergh,J.C.J.M.(ed.)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M]. Cheltenham,England:Edward Elgar,1999.

  [5]Koenig,H.E., and J.E.Cantlon. Quantitative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0,3(2-3):63-83

  [6]Den Hodnd,F.Industrial Ecology: a Review [J].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0,1(2):60-69

  [7]曲格平.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 [N ].光明日报,2001 -11 -20.

  [8]毛如柏.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 [N].光明日报,2003 -11 -03.

  [9 ]刘平宁.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 J ].绿色经济,2002, (4).

  [10] 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2, (3).

  [11]左铁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节约型社会 [ J ].中国建材,2005, (10). [12 ]解振华.坚持求真务实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N ].光明日报,2004 -06 -23.

  [13 ]李凤岐. 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探析 [ J ].环境保护,2009,(4)

  [14 ]朱铁臻.发展市场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 J ].经济学动态,1994,(2)

  [15]陶火生.论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依据[ J ].理论与现代化,2004.(11)

  [16]马世骏.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J ].生态学报,1984, (1).

  [17]胡晓军.企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 [ J ].环境保护科学,2008,(1)

  [18 ]王晓英.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 J ].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8)

  [19]谢家平.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园区:理念与实践[ J ].管理世界,2005,(2)

  [20 ]戴锦.生态经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 J ].科学 经济 社会,2004,(4)

  [21 ]张路.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 [J].东岳论丛,2005,(3)

  [22]潘春跃.企业循环经济系统与模式研究 [J].统计与决策, 2010,(8)

  本文作者曾在《现代管理科学》杂志2011年第09期上发表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表明欧洲动物难以跟上气候变…
    涉及11000种鸟类和蝴蝶的研究表明,很多欧洲动物面临生存威胁…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