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生态经济发展

作者:孙家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7
  人们通常把生态经济理解为人类利用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而构建的具有物质形态的经济,这只是狭义的生态经济,它无疑很重要,但如果仅止于此,就既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狭义生态经济本身的建设。只有同步推进包括自然生态经济、人工生态经济和无形生态经济有机构成的广义生态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一、自然生态经济

  英国著名的自然博物学者吉尔伯特特怀特(1720—1793)和美国著名自然博物学者亨利冰梭罗(1817—1862),在其传世名著《塞尔波恩的自然史》和《瓦尔登湖》中都把自然生态系统称为“自然经济体系”,“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她“把一种动物的消遣转化为另一种动物生存的依靠”。“最不起眼的昆虫和小爬行动物,在自然经济体系里的位置和影响要比人们能够意识到的多得多,它们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蚯蚓,尽管从表面看是自然链条中一个卑微的环节,若失去了,也会造成可悲的缺憾。”(怀特)“与自然的经济体系比较起来,我们的经济体系是多么片面并带有偶然性。在自然界里,没有东西是无用的。每片腐烂的叶子、树枝或须根,最终都会在某个适当的其他地方做更好的用处,而且最后都会聚集在大自然的混合体之中。”(梭罗)当代美国学者、环境史学会前主席唐纳德冰沃斯特则把他享有盛誉的一部研究生态思想史的著作命名为《自然的经济体系》。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上,99.9%的时间是完全靠自然生态经济生存和进化的。用梭罗的话说:“这个体系是多么富有和奢华……自然界还没有一种经济系统能够节俭使用其储存的能量,但它却按照最节俭的方式提供着无穷尽的原料。”我们不必考证亚洲、欧洲、非洲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曾是何等的丰富,只需看看欧洲殖民主义者到达美洲、澳洲和太平洋地区时的记述就可以管中窥豹。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北美中部大草原时,这里的野牛数量估计高达6000万头,旅鸽的数量不可胜数,许多地方报道它们遮天蔽日地在空中飞过几个小时,一枪能打下30甚至40只。1658年,法国人到达苏必利尔湖,说这里是各种鱼类的仓库,鲟鱼大极了,梭子鱼有7英尺长,一个团一个月的给养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30年后,佛罗里达的欧洲第一批定居者说,这里的鸟类是如此之多,成船成船的鸟蛋被弄走了。1709年英国人在智利海岸外费尔南德斯群岛的阿弗罗岛登陆,说这里的海豹和海狮多得使人上不了岸。18世纪末,库克船到达澳大利亚,说海里的鱼多得把网撑破了。几年后,梅尔威尔船长在向悉尼港驶进时,从白天12点到日落,一直都在庞大的鲸鱼群中驶过,鲸鱼群一直延伸到地平线,望不到边。这方面的记述很多,由此可知地球的自然生态经济系统曾有无比丰饶的产出。

  由于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贪婪无度和毁灭性开发,自然生态经济系统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物种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被灭绝。尽管如此,1997年,一批生态学家用替代法、市场价值、影子价值、间接评价等方法评估现状的自然生态经济系统每年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约为16万亿―54万亿美元之间,平均值是当时全球生产总值的1.5倍,评估的类别有:土壤形式、娱乐、营养循环、水的调节和供应、气候调节、居住地、保护避免洪水和暴风雨、食物和原料生产、遗传资源、大气中的空气平衡、花粉传播、其他服务。这种评价的好处是有利于人们认识自然生态经济系统的巨大价值,以图唤醒人类能在无偿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迷途中知返,但问题有二:一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经济系统的认识很有限,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忽视和低估的缺陷;二是从根本上说自然生态经济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1992年,美国在沙漠中模仿地球生物圈(被称为“生物圈1”)建造一个占地1.3万平方米的生态技术模型(被称为“生物圈2”),供8个人在其中生活,实验进行了一年,因环境恶化而要靠输入新鲜空气来维持,但仍不能逆转恶化的趋势,不得不于 1993年 9月中止试验,“生物圈2”的建造成本近2亿美元,在其中实验的成本近2亿美元,近4亿美元不能维持8个人不到两年的生存,地球生命已存活了近40亿年,今天的全球人口是70亿,可见“生物圈1”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为它不可替代。

  二、人工生态经济

  人工生态经济是对自然生态经济体系的模仿,是自然生态经济母系统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的子系统。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其自身像自然生态经济体系一样具有充分的产业共生和物质循环性;其二是它处于自然生态经济体系母系统的自然循环的过程之中和平衡的限度之内。换句话说就是:它通过自身充分的产业共生和物质循环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物质消耗和排放,不超出自然生态经济母系统可持续再生、进化和自净的容量,或不构成自然生态经济母系统衰退的因子。以下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

  生态林业。它既提供丰富的森林产品,包括多样化的食物、药物、原料、用材、燃料、野生动物等生物资源,还具有涵养水土、净化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吸碳制氧、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它是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美学知识的集成,这与产品单一、结构简单、功能退化的传统人工林根本不同。

  生态农业。它是一个多样化的、相互补益的农作物和其它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自平衡、自循环系统,这种复杂的有机结构使它具有抑制病虫害爆发的能力,同时,只要以农产品形式取之于农田的物质经人类消费后能返回农田,就能实现自循环。多样化的种植带来多样化的产出,相互补益带来高效益低成本,因而这是一个多产、高产、自平衡、自循环、低投入的农业。这与依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付出物质能量高投入和环境及食物链污染巨大代价,来进行区域性单一化种植的现代化学农业根本不同。

  生态工业。简单地说就是循环工业,是工业企业之间物质和能量投入产出在时空中形成的有机链接达到物能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排放最小化、无害化。它通过产业链的充分延伸所要求的企业有机聚集(共生)来实现,这与传统的工业无机聚集根本不同。

  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经市场交换进入消费后,最终也都将变成废弃物,这种覆盖全社会的废弃物洪流不资源化利用,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最终会使文明被垃圾掩埋。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是覆盖产品生态设计、回收、降解、分类再循环利用等等产品从摇篮到坟墓整个过程的网状产业。这与传统的穷人拾荒、捡破烂根本不同。

  生态建筑业、生态运输业、生态材料业、清洁能源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技术产业、绿色服务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等等都属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的构成部分。

  三、无形生态经济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最近出版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至2007年,人类生态足迹已超过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即使按照联合国对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气候变化最乐观的预测,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2个地球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满足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面对日趋严峻、充满变数的未来,人类的反应行为仍异常迟缓,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虽然讲了几十年,但一些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仍困难重重,如偷排现象仍随处可见,豪华包装、一次性用品仍充斥市场,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仍停留于拾荒水平等等。这一切都反映了社会的生态意识仍然淡薄,发展生态经济不只是一个技术与硬件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意识与软件问题,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产模式转换,而且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没有后者,前者就有形无实,就不可能与人的行为和自然生态有机地、和谐地统一起来。

  要绿化荒漠,先绿化心灵。生态意识、和谐、美丽、宁静、移情、同情、信誉、爱、公平心、正义感等等,是生态经济的无形产业(或称精神产业),没有它们,生态经济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与物质形态的生态产业不同,精神形态的生态产业既可以是无穷无尽、无限增长,又可以人人分享而不仅不会耗损衰减,反而会增进,但是,如果漠视它,则又极易被破坏、耗尽。一堆垃圾可以破坏整个美景;一句粗鲁的评价可以破坏美好的心境,甚至带来相互关系的长久排斥;没有为他人和其他生物着想的移情能力,人就会变成极端自私的冷血动物,就会催生反社会反生态行为。人人守信誉,信誉就会覆盖社会;人人有爱心,爱就会充满人间;人人讲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坚不可摧。反之,如果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形成“蝴蝶效应”,美好的东西就会“美人如花隔云端”;气候变化影响到所有国家和全人类,但如果没有公平正义,共同行动就可望而不可即。你环保意识很强,到处义务捡垃圾,但如果许多人随地乱扔垃圾的恶习不改,你难免会产生挫折感而放弃你的努力;你重信守诺,但如果因此而屡遭背信弃义的愚弄,你可能会变得冷眼看世界。没有人人共建共享的生态精神产业,不去创造、坚守而是破坏美好的东西,就会带来疑忌、敌意和恶性竞争充斥,这样的环境会劣化人的素质和生存状态。

  有形、无形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是一个全面覆盖社会生产生活中物流、能流、价值流、信息流全过程的体系,它环环相扣、首尾相连、层层相关、软硬相济、循环往复。人工生态经济充其量也只是在“生物圈2”的伯仲之间,它不能独立于更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经济体系(生物圈1),而只能依存于自然生态经济体系,获得它无所不在的生态服务,构成自然生态经济体系整体联系、自我循环、自我平衡、自我创生、自给自足的有机部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委党校)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兔子的自然文化史 家兔和野兔其实…
    你认识兔子吗?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谁不知道…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