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西部发展必须抓住低碳经济

发布日期:2010/1/4 13:13:45 作者:内详 出处:中国环境报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暨绿色陕西高峰论坛日前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来自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西部省区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新闻媒体代表围绕“共创生态文明,促进低碳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报今日特摘登部分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洪峰

  我国第一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显示:西部省份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生态文明程度排名却总体靠后。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程度,意义重大。
  从纵向看,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第四纪文明形态,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这个形态是对传统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结果,是通过人类重塑自然权威,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顺应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为着眼点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这种形态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从横向看,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第四大文明领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它使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无论是西部还是陕西,发展方式、产业水平等与东部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开展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永恒主题。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对陕西而言,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更为明显。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战略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永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确保环境质量实现持续好转。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城市发展
  陕西省宝鸡市副市长 徐强

  宝鸡市经历了两次文明对接。37年前,宝鸡和工业文明邂逅,使工业文明成为宝鸡的区位优势。宝鸡与生态文明对接则是一种必然选择。其标志就是2001年宝鸡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6年成为西部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市之一,接着拿到了卫生城、园林城等奖牌。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把宝鸡确定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副中心,促进宝鸡在提升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宝鸡在这个过程中抓了自然生态保护工程、人居工程等5项工程,并尝到了甜头。
  现在城市管理者十分关注城市竞争力,但是城市竞争力已经不能靠单一要素发挥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宝鸡的首选项目。主动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机遇的储备,也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举动。
  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支撑能力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院长 熊良虎

  面对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出现的新特点,环境科技也表现出新特点。新资源、能源技术,循环利用资源和废弃物技术成为各国争相开发的重点。新技术正揭示出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不断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当前,陕西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环境污染出现生产、生活污染叠加,点、线、面源污染共存,新旧污染物交织,水、气、土污染相互影响的复杂态势。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通过科技创新、集成创新,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支撑能力。只有大力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才能逐渐认识环境问题的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金钥匙,才能科学确定环境保护的发展规划,制订符合国情、省情的环境政策和标准,不断提高统筹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生态经济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李慧明 杨玉文

  西部地区发展必须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紧密结合,其实现形式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核心是以水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有机地组织生产、消费和环保循环过程,促使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协同进化,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功能最大化。
  生态经济主要有以下4种实现模式:
  特色生态产业+投资自然资本+生态移民发展模式。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按照不同区域生态特点、资源承载力和市场需求,塑造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生态与经济互相促进的生态型产业结构体系;结合区域生态条件合理规划,积极投资自然资本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地进行生态移民。
  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的“三化”叠加模式。坚持以生态化指导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生态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保护为主,兼顾科学实验和旅游参观模式。对于区域内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通过保护自然生态而使其能够持续发展,结合禁止开发区的特点,其发展应遵循保护为主,兼顾科学实验和旅游参观模式。
  服务效率+维持效率模式。即通过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提高服务效率,提高和增进资源与环境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区域集约化与节约式发展。
  传播生态理念  提高文明素养
  陕西省委第一巡视组组长 陈再生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建设人类社会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传播是指人类与生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生态文明传播既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它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的引领、促进和推动作用,可以正确引导舆论、普及知识和增进信息交流。生态文明的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传递信息、实现教育、传承文化和协调关系。由于生态保护的公益性,决定了生态文明传播的公益性和生态文明传播机构的公益性。
  陕西省加强生态文明传播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一是出台鼓励政策,扶持新闻媒体、文化娱乐、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传播活动。二是逐步开办和办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报刊杂志。三是重视利用媒体开展生态文明传播。四是加大生态文明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
  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有利的环境熏陶和浸染,使全社会公民具备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厚文化素质。生态文明教育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认识、态度和直观感受,包括生态知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二是关于人类生活实践的教育,可以称为生态行为教育,即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态环境中养成对待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切实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积极培育广大公民的生态文明观,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在人们心目中唤起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重新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发展低碳产业  转变传统观念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第十届副主席 程路

  西部下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以下4个问题。
  一是西部发展要转变观念,过去10年侧重在西部开发上,未来10年应该侧重在西部开放上。西部周围与14个国家接壤,占国家边境线的85%,应该走出去,全面开放,重建古代辉煌的丝绸之路。
  二是西部地区在面临产业转移时应优先考虑环境因素。西部处在产业转移的机会中,面临着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关中、天水开发区,中央给予特殊政策,需要全面考虑。但这些产业转移应该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来衡量,绝不能走过去东部发展的老路,更不能走西方工业化发展的老路。西部开发不能换来千疮百孔、污染转移的黑色GDP。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是站不住脚的。
  三是西部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建设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促使西部人民更快致富。西部经济落后,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民营经济没有东中部发展得多、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下一步中央提倡的行业,如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应该是西部兴起和大力发展的行业,发展这些行业也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四是加大宣传西部开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力度。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对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拿出比“十一五”多一倍的资金。环保大有可为,更应该加强宣传,使西部民众知道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制定低碳战略  实现绿色发展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发理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控制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谐陕西的根本选择。
  从短期来看,低碳经济与陕西“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目标一致;从长期来看,低碳经济与陕西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致。陕西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上,应积极创造条件,抢占发展制高点,实现率先突破。
  科学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必须尽快制订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与陕西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节能减排战略相结合。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形式,把循环经济引入环境准入、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措施中。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通过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保险、绿色统计、绿色价格体系、绿色补偿等政策倾向,促使经济发展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污染减排;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
  倡导绿色消费方式,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政府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
  发展低碳经济  推进技术创新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顾问、研究员 曹凤中

  后危机时代意味着变革的到来,也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机遇。后危机时代对西部大开发来讲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珍惜这次机遇,全力推进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要发展低碳经济,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契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激励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二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变。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有很大空间,有很多投资机会,能创造很多工作岗位。四要加大投资力度。五要推进技术创新,新能源和低碳技术被普遍看好,但当前已成熟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决策者应做出判断,筹划、设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以绿色为导向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六要排除制度性障碍,建立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西部地区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也有发展重化工的能力,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生态关中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宝通

  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不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陕西省在保护生态上一定要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
  在关中,国家已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要建设内陆型的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同时也提出了建设生态关中的要求。关中有两大生态区域:一是秦岭;二是渭河。保护秦岭的自然生态环境,要减少人为活动,禁止乱开发、乱建设;渭河属于都市型区域,要依靠人的治理,才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和水污染状况。西安的浐灞生态区、宝鸡的渭河两岸和咸阳湖的发展,都要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到以人为本上来。陕南地区要突破发展,首先要保护好国家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汉丹江,要争取将绿色产业基地列为国家级基地,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变革消费行为  倡导生态消费
  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樊小贤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热心参与,更需要从思维模式、经济发展、行为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是生态化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变革人们的消费行为,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构建科学、先进的消费文化——生态消费文化。要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其消费的内容和方式应符合生态系统要求,倡导健康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高尚消费,以扭转消费行为和生态环境冲突的局面,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人是拥有自由意志的存在物,人让自己的自由意志任意驰骋,总想占用整个自然,结果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创伤,使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人在理性指导下限制自己的自由意志,约束自己的消费欲望,践行生态消费新理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