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难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0/1/7 11:14:38 作者:王冬梅 出处:工人日报

  2009年的冬天,“低碳”这个曾经陌生的词开始火爆,走低碳发展之路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毫无疑问,我国政府正在用一只强有力的“手”史无前例地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有利于人类美好生活的举措。在国际社会公认的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准备好了吗?又面临着哪些问题?

  政府频频发出“低碳”强音

  2009年11月26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12月15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态说,中国将紧密结合自己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可以说,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专家分析,中国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努力减排,政府提出的目标已经很高了,要实现上述目标,必然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也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应该讲,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从减缓气候变化的需求出发,正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此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2008年10月,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低碳”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应该看到,政府发出的强有力信号及务实举措,正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短期内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又该怎么解决?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对我国而言,短期内难以摆脱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另外,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必将面临诸多障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能源资源大量消耗不可避免,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锁定效应”则是潜在风险。

  “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使用年限都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能轻易废弃,这样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

  吴晓青认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但低碳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起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低碳这个结果,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比如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行试点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上半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在前3年总共下降10.1%的基础上,又同比下降3.35%,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10%的目标有望实现。

  统筹协调指导至关重要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指导,努力整合现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统筹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把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相结合,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开发利用低碳技术的步伐。国家发改委将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引进资金和技术。

  低碳经济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统筹协调和指导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已决定要发布实施全局性、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很快就会出台很多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政策。

  但有识之士指出,政策再多,如果落实不好或者不落实也是一纸空文。比如,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遇到严峻的挑战:某些地方节能减排在工作力度、工作意识上有放松和下降的现象;已经建成的污染减排设施运转不畅,偷排和超标的现象比较多。环保部门在近期开展的建设项目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有20%的项目存在未批先建的环境违法问题,25%的重点污染源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不足,新开工项目数量减少,部分已开工项目进展缓慢;有些已经列入淘汰名单,或已经关停的企业又恢复生产;一些高污染、高能耗行业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设备等行业无序发展比较严重。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环保部将坚持节能减排政策“三不原则”:目标不变,即“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必须完成;力度不减,该怎么抓还要怎么抓;执行的标准也不会有丝毫降低。

  期待从中央到基层,政策的落实力度保持持续渐增,而不是递减。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