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生活 >> 正文

低碳并不神秘 从身边开始低碳

发布日期:2010/1/26 22:18:51 作者:佚名 出处:新浪房产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一股“低碳”风悄然刮来。
  种种迹象表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正在向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渗透。
  举手之劳享受低碳生活
  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7℃还是30℃?用白炽灯还是节能灯?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走路还是开车?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台州市民认真思考的问题。
  家住海悦公寓高层的叶国忠,是椒江区一位物理退休教师。在常人眼里,他有些另类,甚至难以理解。因为他不仅养成了随手关灯的习惯,出门时,还要关闭电器,拔掉插头。“用10度电,相当于排放7.85公斤二氧化碳。”叶国忠说。
  叶国忠还让儿子帮他把家中所有的电灯泡全部换成节能灯,新装修的房间里只有卧室装一台空调,客厅和书房都没有安装。平常,他一般不乘电梯。
  他说,他老婆甚至连烧饭的习惯也变了,比如提前淘米,浸泡10分钟后,再用电饭锅煮。这样,一个月下来,大概能节省14度电,减少不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些都是举手之劳,而享受的是一种低碳生活。
  作为一名时髦的白领女子,在银行工作的何小凡曾经很喜欢买衣服。每隔几个月,都少不了和朋友一起到商嘲血拼”。要是遇上商场节假日促销,更是大包小包往家里拎,家里的大小衣柜“衣满为患”。而去年至今,她总共只买了两件衣服,让同伴刮目相看。
  何小凡这样解释她的转变:频繁购买新衣是一种不环保行为。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变成面料,从成衣制作到物流,从使用到最终被废弃,都是高消耗生活。“我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要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
  有车,但能不开就不开,选择拼车或自行车、公交车出行,这是家住台电小区的周若云去年以来的生活方式。
  在周若云看来,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能够拼车或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当然最好不过。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台州电厂上班,他女儿和同事的儿子都在市实验小学读书,他和同事拼车上下班、接送孩子,每个星期轮流一次。
  勿以善小而不为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减少碳排放,就是要相应优化、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刘旺财是我市引进的科技人才。他说,“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为简约的生活方式,即“适度的吃、注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果以我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以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少用一个塑料袋,等于减排二氧化碳0.1克;夏天空调打高1℃,每台每天可以减排175克二氧化碳;一棵树,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不久前,全市许多家庭主妇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家庭节能减排实用手册》。这本小册子由市妇联编印,内容通俗易懂。
  如果说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从这本手册子可以看出,低碳生活,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市民要做到低碳生活,可以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身体力行是关键。”刘旺财认为。
  以用电为例。低碳生活细节贯穿于家居用电的各个环节,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也许就会让你加入到“低碳族”行列。
  市电业局副总经济师胡安泰这样提醒市民:多用低谷电,少用“长明灯”;家用电器尽量不使用“声控、光控、遥控”等作为控制的开关,插头插座接触良好也能节电;电水壶的电热管积水垢要及时清除,才能提高热效率;及时关电脑,一年能节省几百元钱……
  低碳并不神秘。专家介绍,还有许多“细节”和生活小窍门可以帮你实现低碳生活。比如,选用小排量汽车,避免突然变速、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开车出门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居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饮食多吃素,少喝酒;到商场买东西,别忘记了自备购物袋;使用手帕,少用纸巾……
  “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胡安泰说。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