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让低碳经济引领绿色GDP

发布日期:2010/3/16 9:48:47 作者:叶伟贤等 出处:大江网-江西日报

  龙南

  稀土产业融入低碳新理念

  本报龙南讯(通讯员叶伟贤、曾兴源)享有“稀土王国”美誉的龙南县,近年来特别注重在发展稀土产业时融入低碳理念,鼓励加工企业大力实施节能改造项目,通过节能减排,在生产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目前,该县已淘汰了一批稀土行业中落后高耗能设备,实施10多项节能改造项目,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龙南万宝稀土分离有限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增加废水循环利用设施,使废水实现再利用;南裕稀土公司应用树脂吸附技术,能够回收废水中80%的稀土,同时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大量氨、氮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效果;龙南和利稀土冶炼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在本企业采用无酸耗溶解技术,实施“稀土提纯清洁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原来稀土分离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每年可节约稀土原料60吨,节省酸碱2.1万吨,减排废水2万吨,减排氨氮2400吨,可为企业增加利润5300万元,增加税金3700多万元,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南城

  农户小循环催生农业大循环

  本报南城讯(通讯员彭国正)“咔嚓、嘭”,一股蓝色的火苗呼地蹿了起来,忙了一天回到家的南城县天井源乡罗坊村农民金水生打开沼气灶烧水、煮饭、炒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便做好了。在南城尝到沼气甜头的远不止金水生一人,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沼气池1.8万座,受益农户4万多人,全县池容总量近20万立方米,年可产沼气1100万立方米,产优质沼肥(沼液、沼渣)20万吨以上,带动“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面积6万亩,使1.4万亩林木资源不受砍伐,为社会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实现了“农户小循环催生农业大循环”。

  近年来,南城县围绕日渐兴起的绿色消费观念,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种养结构,总结推广“猪—沼—果”等集“养殖—沼气—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既节约了燃料、农资,又推动了该县生态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由于大力推广了沼气贮果保鲜、沼液叶面施肥、沼液防治病虫害等10多项沼液种果实用技术,从而减少了土壤、水质等污染,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全县建立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28个,依托产业优势成立的专业合作社30多家,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标准化饲养畜禽300万头(只),标准化水产面积10万亩,18种农产品通过绿色、无公害认证。

  永新

  县域经济向“绿色”转型

  本报永新讯(通讯员海涛、志宏、艳红)近年来,永新发展与环保兼顾,生态与经济齐飞,倾力撬动“绿色GDP”。去年,该县绿色生态型经济占GDP七成以上。

  该县立足建设一个“环保、生态、绿色”工业园,采取“环保先行、错位发展”的新理念,实行“先建污水处理厂,再引进相关企业”,在新打造的“三园”(皮革产业园、铜加工产业园、返乡创业园)投资7000万元,开工建设了皮革污水处理厂、电镀污水处理厂和万吨水厂。强化企业环保评估,实施节能减排,“叫停”川赣冶炼厂等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的企业,重点引进无环境污染、无资源破坏、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有力推进绿色生态型工业发展。

  该县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林业由单纯的绿化防护转向发展绿色产业。在实施“一大四小”工程中,率先引进“先造林,再利用”的武汉凯迪公司,该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3.5亿元建设20万亩能源林基地,并依靠基地创建生物燃油深加工厂、生物质能热电厂、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厂等。去年,该县林业总产值达12.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三成。同时,在粮油、蚕桑、蔬菜、果业等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建立12.5万亩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永佳粮油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生产A级绿色大米原粮达4.7万吨,粮油年产值近5亿元,成功跻身“国家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油料高产创建县”。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