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低碳生活,离我们近还是远?
发布日期:2010/4/1 10:11:41 作者:刘希阳 出处:新晚报
近几年,一个新名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开始进入市民的生活,并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今年初,本报与市环保局、大庄园肉业联合发起了“把低碳‘袋’回家”活动,让我市百万个家庭体验到了何为低碳生活;万科董事长王石在3月初来到哈尔滨时,也提到了今后住宅的设置理念就是要注重低碳、环保……在人们将“低碳”挂在嘴边,时时呼吁低碳生活的同时,记者也深深地感到,其实,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也很远。
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
低碳生活离我们确实很近。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人可以参与、生活中随时随地举手之劳的事。今年1月13日,本报与市环保局、大庄园肉业联合开展了“把低碳生活‘袋’回家”大型活动,在校园、机关单位、军营、社区内,已有百万多名市民兴冲冲地领取了环保布袋,而每节省一个塑料袋,就是市民实现了一次低碳生活。
生活中,人们的许多事都和低碳生活有关。环保专家告诉记者,生活中举手之劳就可以做的低碳行为比比皆是: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60度的灯泡换成节能灯,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倍;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生活中这些人人可以做到的小事,就是全世界倡导的低碳生活。从这个意义讲,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
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问被采访者同样的问题:低碳生活是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愿意做?一位中年男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低碳生活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我也知道夏天少用空调省电,少开汽车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也知道大房子的碳排放量大,可不用空调人遭罪,住小房子不舒服,有车不开挤公交车遭罪,我的生活质量就要下降,这是我不习惯低碳生活的主要原因。”
一位女士对记者说:“我们多用一个塑料袋、省一度电对减少碳排放量能有多大贡献?环保不达标企业的碳排放量是多少?一万个家庭低碳也抵不上一个企业的排放量,低碳生活重要的是抓污染环境的企业。”另外一位年轻女士说:“我看到网上有这样一个口号———‘少买一件衣服,有利低碳生活’。我不同意这个提法,那样会影响我的生活,穿时装是我的爱好。”
低碳生活离我们又很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低碳生活离我们又很远。事实上,人们远没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即使是举手之劳的事也未必都去做。
按照低碳生活的标准,不用电脑时,电脑进入休眠状态可节电50%,现在生活中有几个人会这样做?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这样的习惯。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1.6排量的汽车完全可以满足家庭使用,但有的家庭还是选择了车体比较大的大排量汽车。即使许多家庭选择了小排量的车,可能考虑的不是环保而是省钱。为推动低碳生活,政府补贴市民购买节能灯,尽管是政府部分买单,但是仍有一些市民对此不感兴趣,白炽能换成节能灯只是举手之劳,还是有人不愿意做。市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低碳还没有成为市民的习惯,现实生活中,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远。
低碳生活养成好的习惯
由此看来,低碳生活离人们的生活既近又远。那么如何平衡生活质量与低碳的关系,创造出真正的低碳生活呢?
倡导低碳生活,不是要以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而是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生活中日常小事着手,降低碳的排放量。比如,低碳生活不是不让用空调,而是把空调定到合适温度,空调定到20摄氏度和26摄氏度,能耗是不一样的。这不会影响生活的舒适,又实现了低碳。到市中心逛街购物,可能会遇到堵车、没地方停车的情况,那么,开车就不如坐公交车方便,这种选择并不影响生活质量。
一些市民认为,节省一度电对减排的贡献不大,污染企业才是低碳的关键。中国有一句古话:不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每个人都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环境的改变才是可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环保专家认为,虽然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但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